近年來,城陽區醫療保障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困難群體醫療保障需求,實施參保兜底、待遇提標、服務優化“三項工程”,2024年累計服務困難群眾1.2萬余人次,醫療救助資金使用效益提升21%,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聚力參保兜底工程,筑牢醫療保障第一道防線
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構建“醫保+稅務+民政+街道”四方聯動機制,建立困難人員參保電子臺賬,每月開展數據比對,動態更新參保狀態,實現參保信息“一圖可視、一表可查”。
實施分類資助模式。實行“全額+定額”差異化資助政策,對低保、特困人員實施100%全額財政代繳,其他困難群體按50%標準定額資助。2024年完成參保資助7822人,其中3961人享受全額資助,投入財政資金224.6萬元。
完善臺賬管理制度。建立困難群體異地參保“一人一檔”管理臺賬,通過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開展“幫辦代辦”服務,確保醫療保障“不落一人”。
推進待遇提標工程,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
強化三重保障制度銜接。依托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系統,實現困難人員就醫費用“即時結報”。2024年累計支付住院費用醫療救助711萬元、門診慢特病費用醫療救助228萬元,救助資金使用效率同比提升21%。
建立預警監測機制。依托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按月將醫療費用自付超2萬元人員信息推送到民政部門和各街道,2024年推送預警信息4265條,助力相關部門開展精準識別、有效幫扶,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發生。
發揮協議管理作用。將困難人員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占比納入定點醫療機構協議考核管理,個人負擔比例控制在5%以內,強化公立醫療機構責任擔當,切實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提高待遇保障水平。
打造服務優化工程,提升群眾辦事體驗
創新門診慢特病辦理模式。推行“網格化篩查+專家評審”雙軌工作機制,通過數據比對、社區摸排等多渠道排查慢特病患者,對符合條件的簡化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及時納入醫保門診慢特病管理,2024年通過幫辦代辦形式累計為158名困難人員取得門診慢特病資格,審批時限壓縮了3個工作日。
構建覆蓋城鄉的三級服務網絡。以區政務服務中心醫保服務大廳為標桿,以8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前哨,以300余個醫保工作站為延伸,建成覆蓋城鄉的“1+8+N”的醫保經辦服務網絡,將23項高頻事項下沉街道辦理,打造醫保“15分鐘便民服務圈”。
推進“互聯網+醫保”數字化改革。貫徹醫保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部署要求,積極推廣醫保“視頻辦”服務,切實解決群眾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痛點、堵點問題。2024年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累計便捷服務參保群眾79人次。
城陽區醫保局將全面落實國家局確定的八項重點工作和省、市局“體系建設年行動”工作要求,優化提升經辦服務能力,分層分類做好困難群體住院和門診服務,完善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 實現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