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一直以來國家為了保障大家的醫保權益,對所有參加醫保的人員,包括咱們農村居民交新農合,都是有財政補助的。目前已經明確,今年的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30元。
絕大多數參加醫保的農村人都不知道的是,自從新農合實施以來,國家的財政補助就一直占據著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入的60%以上。這就意味著,人們報銷的醫療費用,其實主要的不是來自參保人員交的醫保費,而是國家的財政補助。
在最開始有醫保的時候,每個人每年交10元,當時的財政補助就達到了平均每人每年20元。后來雖然說繳費標準一直在上漲,從每人每年10元,漲到了2024年的每人每年400元,但財政補助標準也在上漲,并且漲得更多,20=24年達到每人每年670元。數據統計顯示,從2019年到2024年,各級財政累計下發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約3萬億元。
2025年醫保財政補助再次上漲30元,將要達到每人每年700元,而今年的個人繳費標準還沒有出臺。不過按照2024年的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標準來看,個人繳費400元,折合到每天,就是約一塊一毛錢。而2024年的新農合財政補貼則是每人670元,2025年將會漲到700元。因此,就相當于所有參加繳費的城鎮、農村居民,每人每天只花一塊一,財政補貼七百元。
當然,如果不參加新農合繳費,自然也就沒有這個補助了。有人就說,為啥國家補助這么多,自己從來沒有見到過呢?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補助的錢,跟自己交的錢,都是進入到醫保基金里面了,而不是說補助發給自己手里,當然就看不到了。
還有人會說,自己每年都交錢,每年要交三四百塊,卻一次也沒有報銷過,等于說都沒花過。現在又取消了個人賬戶,連自己交的錢都一分也看不到,補助的錢就更沒影了。那這個補助又有什么意義呢?反正都是看不到、摸不著。
其實類似這樣的想法,雖然可以理解,但并不正確。首先來說,新農合繳費后,看不到自己交的錢,自己沒有報銷過,并不代表就沒有意義。那么交的錢去哪里了呢?當然是被生病住院的人報銷用了。新農合本來就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還是屬于保險的范疇,誰生病住院,就給誰報銷。而一直沒有住過院的,那自然就報銷不了。可以想一下,自己每年只交三四百元,萬一生病住院,一報銷就是幾千幾萬,自己交的夠嗎?
至于說醫療保險財政補助,也是為了減輕大家的醫保負擔、增加醫保報銷額度而發放的。如果沒有財政補助的錢,只靠個人繳費的部分,現有的住院報銷,可能就會大幅縮水。
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范圍內,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居民,共有1.6億人次住院,參保人員住院率為16.3%。所有的住院人員,2022年一年范圍內,平均每人報銷8129元。
因此,個人繳費只有一年三四百,而住院的人,平均每人每年報銷8100多元。如果沒有財政補助,僅靠個人繳費,肯定達不到這么高的水平。
綜合來看,新農合也就是城鄉居民醫保,盡管當前可能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依然是最為劃算的醫保選擇,建議農民朋友盡量都參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