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越是拼命‘雞娃’,越容易到后期‘掉鏈子’?”
這個問題不知從何時起,已經(jīng)成了我們家長聚會中的常見話題。
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和我提起,她說:“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簡直把自己變成了跑步機的操作員,每天像機器人一樣安排著學習、補習、作業(yè)和各種興趣班。
結(jié)果,到了初中和高中,反而總是趕不上那些看起來‘懶散’的同學。”她的一句話,瞬間戳中了我的痛點。
我們究竟是為了讓孩子成績更好,還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自主成長的能力?
從小學的“一枝獨秀”,到初中的拼命追趕,再到高中的逐漸掉隊,‘雞娃’的教育方式到底能不能帶來長遠的優(yōu)勢?
這一直是我心里的疑問。每年看到一群孩子進入高中后,學習成績急劇下滑,效率直線下降時,我忍不住想問:
我們是不是高估了長時間、高強度學習的“魔力”?
當你安排了太多學習時間,究竟是在為他們的未來鋪路,還是在無形中扼殺了他們對知識的興趣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一、早期投入高,卻錯失學習效率
回想起小時候的學習時間,多少人下了學就丟下書包,和小伙伴們跑到樓下去玩,肆意嬉笑打鬧,時光過得充實又無憂。
而現(xiàn)在,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一年級開始就給孩子安排了超負荷的學習計劃。沒錯,這個階段的孩子確實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了大量作業(yè),成績也提高了,但問題來了——學術進步的背后,往往是對孩子自主思考能力和好奇心的壓制。
孩子們像被迫不停跑步的機器,跑得越來越快,卻喪失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自由空間。
從時間和效率的角度來看,那些“雞娃”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習慣了把大量時間投入到無效學習中,最終,他們會發(fā)現(xiàn)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效率反而越低。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比如小張騰訊,曾經(jīng)是班里的“學霸”,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一直穩(wěn)居年級前列,周圍的家長都看著他,羨慕他“天生聰明”。
他從小就被家長安排了各類補習班,幾乎沒有什么時間玩耍,背后拼命的學習簡直是一場“光速”沖刺。
然而,到了高一,他的成績卻開始出現(xiàn)下滑。
作業(yè)和考試幾乎占據(jù)了他所有的時間,但卻沒有提升他任何學習效率。
一個月下來,他已經(jīng)感到徹底疲憊。
大家都知道,高一是知識沖擊的高峰期。原本在小學和初中的“機槍式復習”下,做一些簡單題目也能得分的小張,突然面對難度更大的知識點時,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無論怎么努力,成績還是沒有起色。問題出在哪兒了?
明明他花了更多時間在做題,可為何依然感覺力不從心?
經(jīng)過幾次考試后,他終于意識到問題所在:他沒有學會如何高效學習,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填充任務,思維卻從未經(jīng)過深度加工。
于是,盡管他學習時間長,反而比那些效率更高的同學還要落后。無論他怎么調(diào)整時間和方法,回過頭看,那個曾經(jīng)嶄露頭角的小張,已經(jīng)變成了班里成績倒數(shù)的“掛科王”。
他的痛苦,真的讓人感同身受。
二、過度學習,反而降低了效率
“學得多,成績好?”這個問題,實際上并沒有標準答案。
很多家長往往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學習效率。聽起來很奇怪,難道不是學得越多越好?實際上,過度學習并沒有帶來質(zhì)的提升,反而把學生推向了效率的死胡同。
比如小李騰訊,是某個著名“雞娃”家庭的孩子,剛上初中時,成績幾乎從未掉鏈子。為了讓他始終保持“領先”,家里安排了超強的學習計劃。每天下課后,除了吃飯,他幾乎就一直在學習。
時間一久,小李對學習產(chǎn)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當其他同學在課間嬉笑玩鬧時,他只能無精打采地望著課本發(fā)呆。
有一次,小李的數(shù)學考試,做題的速度特別慢,直到最后才交卷。大家都以為他能輕松拿到高分,可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他只考了60分。
小李成績本來不差,但因為長期的疲勞學習,缺乏思考,他進入了“機械式學習”的死循環(huán)。每當遇到問題時,他的大腦已經(jīng)沒有了原本的靈活性和機敏度。
回憶起考試中的題目,他能夠回憶出不少答案,但速度和效率已經(jīng)大大下降。
三、從“雞娃”到“脫穎而出”的逆轉(zhuǎn)機遇
在每個教育周期的后期,總會有一些孩子,從“雞娃”模式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通常,這些孩子并不是因為投入了過多的時間,而是因為他們保持了高效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如何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帶來了持久的學習動力和高效。
這些孩子通常懂得如何適時休息,懂得放松和調(diào)整。而他們的效率和狀態(tài),往往比那些拼命學習、疲勞學習的孩子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喪失對知識的好奇心,也沒有讓過度的學習壓力壓垮他們。
因此,想要避免“雞娃后勁不足”的問題,關鍵在于調(diào)整學習模式,不僅要注重學習時間的安排,更要關注學習效率的提升。
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投入產(chǎn)出”公式,而是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思考和主動探索能力。
最重要的,是學會“適時調(diào)整”——適當?shù)男菹ⅰ⒑线m的挑戰(zhàn)、適當?shù)呐d趣培養(yǎng),才是保持學習高效的關鍵。
就像做一道美味的菜,不是越加鹽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才能激發(fā)出最真實的美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