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空軍的快速發展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戰機數量正在逐步逼近美國,甚至有預測說未來幾年可能會超過美國。不過,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既然數量已經這么接近了,為啥中國還在大規模生產戰機?最終總數能達到多少呢?
中美戰機數量:到底差多少?
先說說現在的情況吧。根據公開數據,美國空軍的戰機總數大概在2736架左右,而中國空軍的戰機數量大約是2200架。算下來,中國比美國少500多架,差距不算小,但也確實在逐步縮小,稱得上“逼近”了。
美國空軍的家底很厚實,主力戰機包括F-22、F-35這樣的第五代隱身戰機,還有F-15、F-16這些久經考驗的老將。尤其是F-22和F-35,隱身性能強、雷達先進,能打超視距作戰,在全球范圍內都算頂尖水平。數量上,美國有187架F-22和500多架F-35(還在持續增加),光第五代戰機就占了不小比例。
反過來看中國這邊,主力戰機有殲-10、殲-16、殲-20等。殲-20是中國的第五代隱身戰機,目前數量大概在150-200架之間,雖然比不上美國的第五代戰機總數,但也算拿得出手。殲-10和殲-16屬于第四代和四代半戰機,性能不錯,尤其是殲-16,號稱“多面手”,能打空戰也能炸地面目標。至于總數,2200架里包括了不少老型號,比如殲-7、殲-8這些,性能上跟美軍的主力沒法比。
所以,數量上中國確實在追趕美國,但技術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不過,中國這幾年戰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新機型不斷下線,老舊型號也在逐步淘汰,這也是數量逼近美國的一個大背景。
為啥還大規模生產戰機?
既然數量已經挺接近了,為啥中國還要加足馬力造戰機?這背后其實有好幾個原因,咱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要說中國為啥敢這么大規模造戰機,技術進步絕對是第一功臣。幾十年前,中國航空工業還停留在仿制階段,比如殲-7就是仿蘇聯的米格-21,性能有限。現在可不一樣了,中國已經能自主研發先進戰機,殲-10是完全自主設計的第四代戰機,殲-16在蘇-30基礎上升級成了多用途戰機,殲-20更是躋身第五代戰機的行列。
尤其是殲-20,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先進雷達和航電系統,都讓它在國際上有了競爭力。雖然跟F-22、F-35比還有差距,但殲-20的量產說明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從“跟跑”邁向了“并跑”。技術上去了,自然就有底氣多造幾架,畢竟好東西誰不想多攢點?
而且,中國還在研發更先進的戰機,比如傳說中的第六代戰機,預計2030年前后能亮相。技術迭代這么快,不抓緊生產怎么行?
再看看中國周邊的情況,安全需求也是大規模造戰機的一個大推動力。中國東邊有日本和韓國,都有美軍駐扎;南邊有南海爭端,菲律賓、越南時不時蹦跶一下;西邊有印度,邊境問題沒少折騰。海上權益、領空安全,這些都需要空軍來撐腰。
比如南海,中國的島礁建設需要戰機巡邏保護,殲-16、殲-10這些都能派上用場。再比如東海,日本的F-15經常在東海上空晃悠,中國得有足夠多的殲-11、殲-16去對峙。更別提臺海方向了,空軍得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還有海外利益這塊,中國“一帶一路”項目遍布全球,非洲、中東都有投資和人員,這些地方一旦有亂子,空軍得有能力去支援。沒有足夠的戰機,怎么護得住這些利益?
數量逼近美國聽著挺唬人,但中國空軍里還有不少“老家伙”。比如殲-7,服役幾十年了,性能早就跟不上現代戰爭需求;殲-8也好不到哪去,雷達和武器系統都落后。據估計,中國空軍里老舊戰機還有300架左右,這些都得逐步淘汰。
淘汰老的,就得補上新的。比如殲-7可以用殲-10C替換,殲-8可以用殲-16頂上。老戰機退役的速度不慢,新戰機得趕緊跟上,不然數量上去了,質量卻掉鏈子,那可不行。
中國這幾年在軍事戰略上動作不小,尤其是航母發展。遼寧艦、山東艦已經服役,第三艘航母也在建造中。每艘航母都需要艦載機,殲-15是目前的主力,未來可能還有隱身艦載機上艦。一艘航母至少得配20-30架戰機,三艘航母光艦載機就得近百架,這還不算訓練和備用機。
另外,中國在海外的軍事存在也在增加。比如吉布提有個保障基地,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類似據點。這些地方都需要戰機支持,比如執行巡邏、護航任務。沒有大規模生產,哪來的這么多戰機去填坑?
最終總數會達到多少?
說了這么多,咱們來預測一下中國戰機總數能到多少。這個數字不好隨便瞎猜,得看生產速度和退役速度。
根據公開信息,中國戰機生產能力很強,像成飛(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和沈飛(沈陽飛機工業公司)每年能下線不少新機。殲-10、殲-16、殲-20的生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保守估計每年能造340架左右。同時,老舊戰機退役速度大概是每年100架,凈增量就是240架。
按這個速度,從現在的2200架算起,三年后(2027年左右)就能達到2700多架,直接超過美國的2736架。如果再算上生產線的擴建和技術的提升,速度可能會更快。
再往遠了看,中國戰機總數到3000架也不是不可能。為啥這么說?一是航母需求,未來可能有4-5艘航母,光艦載機就得200架左右;二是空軍現代化,第五代戰機殲-20得繼續增加,爭取達到300-400架;三是區域作戰需要,東部、南部戰區都得配齊先進戰機。
而且,中國還在研發第六代戰機,這種戰機一旦服役,會進一步推高總數。專家預測,到2035年,中國戰機總數可能穩定在3000-3500架之間,甚至更多。
對比美國:數量超了,質量呢?
美國這邊呢,戰機總數可能會維持在2700-3000架左右,因為F-35還在生產,但老的F-16、F-15也在退役。不過,美國的優勢在質量,F-35的數量和性能都壓中國一頭。未來幾年,中國在數量上超過美國沒啥懸念,但技術差距能不能完全抹平,還得看研發進度。
總的來說,中國戰機數量逼近美國不是偶然,技術進步、國家安全、老舊更新、戰略布局,這些因素加一塊兒,逼著中國得不停地造戰機。未來幾年,數量超過美國是大概率事件,最終總數可能達到3000架甚至更高。
但話說回來,數量只是個基礎,現代戰爭拼的還是質量和體系作戰能力。中國的殲-20、殲-16確實不錯,但跟美國的F-35、F-22比還有提升空間。未來,中國空軍要想真正在全球站穩腳跟,不光得造更多戰機,還得在技術創新、飛行員培訓、作戰體系上下一番苦功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