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這篇作文,印象中,我是在小學三年級第一次寫。
當然,后續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都復現過《我的爸爸》、《我的媽媽》以及相關主題的作文。
我猜一定有不少朋友,從小到大,就屬這個題目的作文寫得最好;也有不少人,最討厭的就是這種作文題。
今天不是要聊這種作文怎么寫,今天要帶大家對比一下,咱們國內的《我的爸爸媽媽》作文和國外學校、國際學校最愛用的“家庭樹”類的作業,有什么異同。
圖源:網絡
目標是讓咱們家長往深里去想想,什么是“好作業”,什么樣的好作業是既完成孩子學習任務,又培養更多其他能力的。
比如今天這篇,不僅讓娃覺得好玩,想要主動探索,還提高思維和寫作的深度,一舉多得,事半功倍啊!
多多看到各種各樣的“好作業”,同時也就對比出了,哪些作業其實沒有那么好,實在做不完,咱們也能有選擇的依據。
01
螺旋上升的作業
先說說“我的媽媽/爸爸/兄弟姐妹……”這類作文題。
不同學齡段,可能都會寫到。
一二年級寫《我的媽媽》可能是訓練觀察;
三四年級,要求細節描寫;
到了五六年級,可能是強化情感表達。
——這是符合認知發展規律的,寫作文要一直學下去,當然技術會不斷升級,但這有點像一個手工匠人的訓練:我一直在做一個罐子,在一個地方不斷往下深挖,確實我做罐子的技術會不斷升級,但它可能不太往外擴。
我就拿手邊與小學教材完全對應的《超級作文本》給大家舉個例子,(小學老師最懂語文作文中不同階段的要求什么)
下面分別是對應3年級、4年級、5年級、6年級語文課本的作業。
3年級
4年級
5年級
6年級
圖源:《超級作文本》內頁,自己拍的
看到沒有,這幾個不同年級的作文,其實都在寫人物,寫你的家人、朋友、老師……
但每個年級的變化,是從特點,到修辭,到情感、到具體的事情,這么一步步加深的。
圖源:《超級作文本》內頁,自己拍的
這樣的設計,在教育中叫做螺旋式課程——通過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加深難度。
但這個螺旋的“圈子”沒有擴大,都長在作文能力這一板塊上。
02
螺旋上升
且圓周擴大的作業
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全網搜到的,國外學校很常見的“家庭樹”作業的案例:
#1
幼兒時期:建立初期家庭觀
它就是一棵樹,在樹上貼上照片或者名字
圖源:krokotak
甚至更簡單的,直接印上家庭成員的手印
圖源:網絡
這看起來甚至不能說是一個作業,只能說是一個手工。
它的重點是什么呢?是幫孩子初步建立一個家庭觀。通過這一棵樹,孩子能知道,家是什么,我的家人都有誰?
#2
低年級:了解家庭成員和關系
孩子稍大一點,這棵樹也就開始初步伸展了。
可以列清楚家庭有哪些成員,還會讓孩子補充寫一寫,家庭成員的特征、愛好;記錄親屬的職業,并分析職業特點,等等。
圖源:小紅書截圖@小七手抄報、牽著蝸牛散步
#3
高年級再往上,家庭樹變成一個項目
高年級孩子的家庭樹,還可以演變成一個需要孩子去探訪,去調研的項目:
比如了解各種家庭的結構,家庭成員的居住地及生活方式;
包括家庭世代關系,甚至相關的人文歷史,也都可以在這棵樹上不斷延展出來。
圖源:《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當當截圖
看到這里,大家也發現區別了吧,它是特點就是
——逐漸把知識立體化:縱向上,年齡適配的認知升級,橫向上,跨學科的知識聯結。
OK,現在我們拿捏了國外“家庭樹”作業變化的邏輯,相信大家感受到,知識外延不斷擴大的感覺。
而且一定想到一句話:
哎?不是說老外家庭觀念很淡么?
哎?咱們中國人不是最講家庭融洽,代代傳承的么?
對啊,想想看,這些素材、這設計邏輯,咱們中國人要是出個桌游,那不比大富翁好玩、燒腦么?
03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咱們國內的學校怎么不搞這類作業呢?我猜會有這樣的聲音。
咱們既然能夠接受,自己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家長和普通孩子;那自然也可以接受,學校就是普通的學校;咱們都一樣不完美,但可以學習和吸納更好的。
自己覺得好,那就自己帶孩子做起來:
拿家庭樹來說,外國畫的樹再大,也就是坐了一樹的uncle、 aunt和cousin,別的沒了。
圖源:網絡
我們國內呢?先不說親戚體系比人家龐大,我們的稱謂還千變萬化:
姑姑、姨媽、嬸嬸、舅媽、叔叔、伯伯,舅舅……這些都還只是跟父母同輩的;往上數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姑婆、姨婆、舅爺等豐富多彩的搭配;
往下還有堂兄妹、姑表兄妹、姨表兄妹,遠房表兄妹等等。
我們自己長這么大,出門遇到親戚,沒有長輩幫忙拎一拎輩分,根本開不了口啊。
圖源:《俗女養成記》
咱就是說,我們做一個家庭樹,那就是玩邏輯推理——媽媽的堂叔叫什么,媽媽的舅舅叫什么,媽媽的妹妹的女兒叫什么……可燒腦了!
一定比國外家庭樹好玩兒,對吧。
其次,國內的一個家族樹就是一張中國版圖。
隨便捋一捋自己的親戚,你會發現,咱們的家族樹它其實分散全省,全國的。
從橫向的中國多元的地域文化:如城市特色、方言、飲食、習俗等差異;
再到縱向的文化變遷:代際之間的居住地變化、遷徙路徑,社會職業的變化……
隨便抓一個點研究起來,就是一張動態的中國版圖。
圖源:《我的家鄉在中國》
我們有一次公司團建去的馬來西亞,跟著導游逛了很多祠堂,我們就看到墻上的族譜,追到上頭竟都是福建人啊,看,中國的家庭樹還可以一路鋪到海外。
我們中國社會的組織邏輯、文化凝聚力和歷史動態,給“家庭樹”這個作業,提供了太多可拓展的素材了。
思路打開,這一棵樹,我們從小學玩到大學都研究不完。
04
上實操吧!家族樹怎么玩?
我知道,你們都在等,“到底怎么玩”。
那我就隨便抓取其中的幾個拓展方向,給你們舉一個例子,當做拋磚引玉了,你們可以隨意替換其中可研究的素材:
圖源:自己做的,點擊查看大圖
像這樣的作業,我們家長自己帶娃做不難啊。搞不好比陪娃閱讀,或者盯娃寫作業要輕松愉快多了。
娃也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咱們只要足夠支持,足夠重視。他自己就會發現探究這個好好玩,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桌游。
圖源:網絡
這就是我們認為的好作業:
從你的身邊開始,然后你得到的東西是什么?你一用上,就會發現,生活還在激發你更多對知識的好奇。
這就像,有的娃會問“我學數學有啥用”,你只要帶他去超市里自己買個東西,他就會發現了,生活處處是數學,只是我們沒有去看到。
把知識放回生活里面,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學校的教育,有些時候是不把東西放回來的,那通過好作業,我們自己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去實現它。
好了,以上是咱們公號2025年的新項目【大J講講好作業】的第一篇。
大家要是覺得有意思,請多多給我們點贊、轉發、留言分享。
也歡迎來留言區聊聊:我們自己小時候最有意思的作業是什么,自家娃又遇到過哪些有趣的作業?
讓我們一起,讓陪娃寫作業這件事,變得有趣一點吧。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這是咱們今年的一個新欄目,評論區來個無獎競猜,咱們這個公號還有哪些欄目呢?你最喜歡哪個呢?
對了,自從今年開始了讀書直播和運動直播后,我2月份就發朋友圈說,可以無比確定運動和閱讀都是我發自內心熱愛的。照這個思路,希望我有一天能進行直播吃東西。
沒想到!!!這個機會那么快就來了。周日晚上直播,產地順豐直發的應季水果,來我直播間下單4J大連美早,前500單還送三斤云南沃柑,有空預約哦
搜索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