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開電動車的朋友聊天,說到底,大家買電車其實最關心的的不是續航有多頂,而是 "電池安全到底有沒有保障"。確實,這兩年新能源車事故新聞不少,搞得大家心里都有點慌。但領克 Z10 的電池安全,卻讓我看到了車企對待安全的另一種態度 —— 不玩虛的,就靠實打實的 "笨辦法",把每一層防護都做到極致。領克 Z10 的電池安全藏在車身的每一個角落。當行業還在糾結電池包本身的防護時,領克已經把整個車身變成了電池的 "保護殼"。
我們先來看車身結構。領克 Z10 的車身扭轉剛度達到 45,500N?m/deg,比百萬級豪車還高 8%。這意味著即便發生劇烈碰撞,車身也能保持穩定,避免電池包因車身變形而受損。A 柱和頂部側邊梁使用的 2000MPa 超高強度熱成型鋼,硬度相當于普通鋼材的 4 倍,能在側面碰撞時有效吸收沖擊力,減少對電池的擠壓。
再看電池包的物理防護。金磚電池的 "十宮格" 防撞隔艙采用 6082-T6 系鋁合金打造,屈服強度超過 250MPa,每平方厘米可承受 25 噸壓力。這種材料不僅強度高,還能通過蜂窩狀結構將碰撞能量分散到十個方向,避免單點受力過大。底部 9.5mm 厚的高強度鋁制護板,厚度是普通電池包護板的近兩倍,能抵御直徑 5cm 的鐵質支架穿刺,就像給電池包穿了一層盔甲。
除了被動防護,領克 Z10 的主動安全同樣亮眼。BMS 智能管理系統構建的云端、車端、樁端三位一體防護網,能提前 48 小時預警 97% 的潛在風險。比如在貴州事故中,系統從檢測到電芯電壓異常到發出熱失控預警只用了幾秒,比人眨眼的速度還快。這種 "先知先覺" 的能力,讓安全隱患在萌芽階段就被扼殺。
實驗室測試更印證了這套體系的可靠性。240 秒外部火燒測試中,電池包外殼僅輕微變色,內部電芯仍能正常工作;擠壓疊加針刺測試后,電池表面溫度僅 33℃,遠低于行業預警閾值。這些數據背后,是領克對電池安全的極致追求 —— 用遠超國標的測試標準,確保電池在極端情況下依然可靠。
可能有人會問:把安全做到這份上,續航和充電會不會打折扣?領克 Z10 用數據給出答案:95 度電池版本 CLTC 續航 806km,71 度版本 602km,充電 15 分鐘能增加 573km。這些成績得益于 CTP 無模組技術帶來的 72% 體積利用率,在保證安全結構的同時,依然實現了高效能量存儲。
說到底,領克 Z10 的電池安全不是孤立的技術堆砌,而是從車身架構到電池設計的深度協同。當別的車企還在強調電池包本身的防護時,領克已經通過車身剛性、材料強度、智能監控的三重保障,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安全體系。這種 "硬核架構" 思維,才是電動車安全的未來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