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江蘇省紀委監委通報宿遷市委常委、副市長章其波被查。官方通報未披露具體案情,但結合其職務背景與近期動態,案件已引發多方猜測。章其波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4月7日出席連云港海河聯運項目簽約儀式,現場照片中他西裝筆挺、神情輕松,與參會企業代表握手寒暄。三天后,這位深耕宿遷政壇34年的“老財政”突遭調查,成為江蘇省2025年反腐風暴的標志性事件。
章其波的履歷顯示,他1991年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進入財政系統,從基層科員一路晉升至市委常委,分管領域涵蓋財政、城建、交通、自然資源等10個核心部門。其仕途軌跡與宿遷近20年高速發展高度重合,尤其在2018年升任副市長后,主導了高鐵新城建設、土地儲備改革等重大項目。
章其波被查的焦點集中在財政資金管理與工程領域。他主導建立的“土地出讓金收支兩條線”制度,累計管理資金超2000億元,但審計發現新城開發存在8億元資金缺口,多個基建項目收益率低于3%。例如宿遷高鐵新城某安置房項目,招標文件明確要求投標企業具備一級資質,但最終中標的卻是章其波親屬持股的公司,該公司實際施工資質僅為三級。此類“量身定制”招標在宿遷并非孤例,2020-2022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12%,但同期審計查處的違規招投標案件數量增長190%。
知情人士透露,章其波通過校友會、老鄉會編織關系網,核心圈層包括5名銀行行長、3名國企負責人。某房企負責人回憶,2021年競拍駱馬湖地塊時,需先向章其波指定的賬戶支付“咨詢費”才可能獲得土地信息。更隱蔽的是“政策套利”模式:章其波利用分管金融的職務便利,將非法集資案件處置權轉化為尋租工具,某P2P平臺實控人通過向他行賄500萬元,成功將涉案資產從政府托管清單中移除。
章其波在財政局長任上超期服役6個月,分管領域橫跨自然資源、住建等“高危板塊”。其主導的城投集團資產規模從2018年的320億元增至2024年的980億元,但債務風險評級已亮起紅燈。2024年宿遷市審計局內部文件顯示,城投平臺表外融資規模突破800億元,其中38%的資金流向章其波關聯企業。更令人震驚的是,其曾兼任市打擊非法集資領導小組組長,卻利用職務之便干預金融機構放貸,某地產商在債務違約后,通過向他侄女公司支付“顧問費”獲得續貸資格。
章其波的腐敗網絡呈現家族化特征。其弟章其濤利用兄長影響力承攬多個市政工程,涉及金額超8000萬元;其妻弟控制的建材公司,在宿遷老舊小區改造中以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中標。這種“前腐后繼”的現象在宿遷并非個例,2018年以來該市已有7名財政系統干部落馬,其中4人曾與章其波共事。
章其波的案例撕開了地方權力監督的遮羞布。他分管領域涉及土地出讓、國資管理等敏感環節,這些領域本應是反腐重點,卻成為權力變現的溫床。當“土地財政”異化為“土地腐敗”,當“政策創新”淪為“套利工具”,再漂亮的經濟數據也掩蓋不住系統性潰敗。
宿遷建市29年四任市委書記落馬,暴露出地方治理的深層矛盾。當GDP增速與腐敗規模同步飆升,當“能吏”面具下藏著瘋狂尋租,制度漏洞與人性貪婪的疊加效應早已超出想象。章其波案最值得警惕的,不是某個官員的墮落,而是整個監督體系在權力圍獵下的失效——當審計部門的報告變成“選擇性失明”,當紀檢機關的約談淪為“走過場”,腐敗便不再是個人選擇,而是系統性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