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書屋里飄散的墨香,到鄉村大舞臺上的鑼鼓喧天;從非遺工坊里傳承千年的指尖技藝,到數字文化館里跨越時空的藝術體驗,佳縣以公共文化服務為筆,在百姓生活的畫卷上勾勒出幸福底色,讓文化之光穿透山巒,照亮萬家燈火。
近年來,佳縣始終將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視為重中之重,構建起“縣—鎮—村”三級聯動服務體系,不斷優化鎮級綜合文化站以及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與管理。截至目前,全縣已成功建成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24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以及5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高達100%,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
“家門口的舞臺”成為百姓生活新常態。佳縣堅定不移地推行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政策,全年“三館一站”免費向公眾敞開大門,提供便捷、優質的文化服務。白云山道教音樂走進中小學課堂,青年傳承人用電子樂重構傳統曲牌;張家溝手工掛面制作技藝轉化為鄉村振興產業,非遺工坊帶動200余戶家庭增收;《東方紅》故鄉的農民藝術團將紅色故事編成現代歌舞劇,年演出超百場。文化部門創新“非遺+旅游”“非遺+研學”模式,打造出泥塑體驗營、黃河號子實景演出等文旅融合項目,讓傳統文化既“活”在博物館,更“火”在百姓生活。
夜幕降臨,佳縣文化廣場上,白發老人與稚齡孩童共跳秧歌的身影,投射出幸福生活的生動剪影。這座浸潤著黃河文明的小城,正以文化服務為支點,撬動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許倩)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