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新風相輝映,智造文脈兩相宜。4月14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行活動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網絡名人齊聚淄博,探訪海岱樓、賞陶琉、觀智造,親身觸摸千年文脈的傳承與創新,見證“老工業基地”向新質生產力的華麗轉身。
文旅破壁流量轉化為“留量”
來淄博,海岱樓鐘書閣是必打卡點之一。作為上海鐘書閣品牌的第42家門店,它巧妙融合了“海派文化”與“齊文化”精髓,別具一格。
踏入海岱樓鐘書閣,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文化世界。獨特的建筑風格融合了齊地文化元素,戰國編鐘造型的書架與現代鏡面設計交織,齊文化典籍與網紅奶茶店比鄰而居。網絡名人們漫步其中,不時駐足拍照,沉浸其中。
“爆火”之后的海岱樓,持續為城市賦能的秘訣,就藏在文旅融合的深度實踐里。
當游客捧著周村燒餅穿行于琉璃窗花投影中,當樓內看書樓外燒烤的場景深入人心,文旅融合的深層密碼已然顯現:文化不死守廟堂,煙火不困于市井,兩者碰撞出的正是城市更新的火花。
正如網絡名人@四分三十三秒在微博中所說,“中國最美書店”鐘書閣的詩意入駐將為淄博文化和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屬于淄博的文化地標。
夜晚,海岱樓燈光亮起,建筑倒映于齊盛湖面,與星空交織成畫,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當城市的文化底蘊滲入市井生活的肌理,流量自然轉化為留量,讓這座城市更具魅力與溫度。
陶琉映城韻淬煉文旅新經濟
如果說海岱樓是淄博的“文化新聲”,那么淄博的陶琉文化則是這座城的“靈魂底色”。
戰國時期的“蛋殼陶”薄如蟬翼,當代琉璃藝術品流光溢彩,跨越千年的工匠精神令人震撼。“每一件器物都鐫刻著齊地工匠的指紋密碼。”網絡名人@RS去旅行說道。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化陶瓷琉璃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現有18個展廳,陳列陶瓷琉璃精品1.6萬余件。2023年以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堅持用博物館思維打造景區、用景區理念運營博物館。尤其,淄博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碰撞,燈工琉璃、陶瓷手作、布藝手工等創新工坊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截至2024年,累計接待服務觀眾450萬人次。
“以前只知道淄博燒烤很有名,這兩天深入了解后,淄博的陶琉文化也極具魅力。”網絡名人@山東小妮剛剛體驗燒制了一個琉璃鳶尾花,她認為淄博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城市。
淄博陶琉文化源遠流長,是淄博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淄博通過舉辦陶琉文化節、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等方式,不斷推動陶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智造蝶變機器人舞動產業新圖景
在領略了淄博的文旅魅力和文化底蘊后,網絡名人參觀團來到了遨博(淄博)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博智能),感受淄博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
遨博智能車間里,智能碼垛機、按摩理療機、人形機器人舞動雙臂,科技感滿滿,咖啡機器人兩只機械手臂在80秒內就能完成一杯拉花拿鐵的制作。“他們用實力詮釋什么叫‘悶聲干大事’。”網絡名人@徐順達發出這樣的感嘆,突然get到“中國智造”四個字的分量,這哪里是工廠,分明是未來世界的孵化器!
近年來,遨博智能先后攻克了機器人“操作系統”“一體化關節模塊”“關節力矩傳感器”“關節伺服電機”“關節減速器”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助力企業從工業機器人向消費類機器人產品研發方向發展。隨著農業采摘機器人、按摩理療機器人等的研發,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也逐年擴大。
淄博積極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遨博智能正是淄博智能制造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淄博加大了對智能制造產業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一批像遨博智能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入駐,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同時,淄博還加強了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為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從陶琉之火到智造之光,淄博的每一步都在重塑自我。當前,淄博正以“文化+科技”雙引擎驅動,構建“歷史有根、產業有魂、未來有夢”的城市新圖景。(海報新聞記者 張珈瑋許炳棋 淄博報道)
來源:海報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