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于4月15日發布預測,2025年該國可能將迎來連續第二年的季風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這一趨勢對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農業產出和經濟增長構成積極影響。
季風作為印度近70%降水來源,對農作物灌溉及水庫、含水層補充至關重要,鑒于國內近半數農田缺乏灌溉設施,6月至9月間的季風降雨對于農業生產尤為關鍵。充沛降水有望降低糧食價格,助力通脹率維持在印度儲備銀行的理想區間內,并增強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的市場供應能力。季風一般于6月初抵達喀拉拉邦南端,至9月中旬結束,本年度預計降雨量將超出長期平均水平105%。印度氣象局界定的標準降雨量為四個月內達到87厘米的96%至104%,基于此,今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的季風降雨量預計將接近或略微超過長期平均值,2024年實際降雨已達長期均值的107.6%,而最新預測為106%。
巴羅達銀行的經濟學家阿迪蒂·古普塔認為,穩定的農業增長將促進農村消費,并使通脹率接近印度儲備銀行的估計。在全球波動的背景下,印度儲備銀行具備靈活降息的條件。上周,RBI連續第二次下調了關鍵回購利率,并調整了其貨幣政策立場,表明未來有進一步削減的空間,旨在面對新的美國關稅時刺激低迷的經濟。
Canara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Madhavankutty G指出,雖然進一步降低50個基點幾乎可以確定,但若零售通脹保持在3.5%以下,不排除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根據4月15日發布的政府數據,隨著食品價格持續疲軟,印度3月份的零售通脹率降至3.34%,為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和洋蔥出口國,以及第二大糖生產國。在2024年降雨充沛后,印度解除了對大米和洋蔥出口的限制,但仍限制糖的出口量為100萬噸。
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進口國,其食用油需求的近三分之二依賴于從海外引進的棕櫚油、大豆油及葵花籽油。這些進口來源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阿根廷、巴西、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等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