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吳瑞蓮4月16日報道:曾經門診大廳里的掛號單、檢查單、處方單等一堆“紙頭”,如今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已成歷史。這家日均接診量超5000人次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正以信息技術為引擎,推動門診全流程無紙化改革邁向縱深。從掛號到取藥,從院感管理到健康宣教,一張薄薄的導診單正在重構患者的就醫體驗。
近來,家住浦東新區的王女士因持續頭暈,通過社區醫院轉診至醫聯體單位公利醫院。手機端完成掛號預約后,次日就診時,她特意詢問導醫:"是否需要開具優先就診證明?"得到的答復讓她耳目一新:"全程無需紙質單據,您只需在診區掃碼簽到,系統將自動識別優先隊列。"果不其然,簽到后僅數分鐘,診室便傳來她的就診提示音。
接診醫生詳細問診后,通過電子病歷系統為她開具MRI檢查單。這張集預約、指引、報告查詢功能于一體的導診單,成為王女士此次就診的"智能向導"。完成檢查后,醫生直接在診間調取影像結果,并通過電子處方系統將藥物信息同步至藥房。取藥時,藥師遞上的二維碼更讓她驚喜:"用藥禁忌、服用方法掃碼即知,連說明書都不用保存了。"
這場靜悄悄的無紙化革命,早已突破門診大廳的局限。在院感防控領域,醫療廢物交接實現全流程電子追溯,二維碼讓健康宣教從"紙上談兵"變為"云端互動";住院病區推行的"床邊結算"服務,讓患者不出病區即可完成出院費用結算。
"每月節約門診單據數十萬張,降低了碳排放量,這還不包括紙張傳遞環節節省的人力成本。"公利醫院相關負責人任向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更重要的是,電子單據的實時共享,徹底杜絕了紙質單據遺失、錯拿等風險,大大縮短了患者平均就診時長。"
這場從紙張到屏幕的蛻變,不僅勾勒出未來醫院的新圖景,更讓"綠色醫療"的理念照進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