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便開啟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奇葩政策",讓那些曾經高呼"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鐵桿支持者也開始悄悄打起了退堂鼓。
一些美國民眾如今竟開始懷念起拜登時代的"平淡無奇"——這并非因為拜登政府多么出色,而是在這場"誰更不堪"的競賽中,特朗普似乎正在刷新人們對"糟糕"的認知底線。
回望拜登離任前的那番警示,仿佛一語成讖。
特朗普這些令人瞠目的決策與言論,正將美國一步步推向拜登預言的深淵。
若任由這種狀況持續四年,美國能否保住其世界霸主地位,恐怕已不僅僅是一個疑問,而是一個正在成形的現實。
特朗普的"黃金時代"承諾,底氣從何而來?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正式宣誓就職為美國第47任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非連續兩次當選的總統。在就職演講中,他信心滿滿地宣稱美國將迎來"黃金時代"。
這位總統可不是光說不練。
就職當天,特朗普就在華盛頓市中心的首都第一體育館舉行了大規模行政令簽署儀式,數萬支持者現場見證。
他一口氣簽了40多個行政令,涉及赦免、移民管控、政府治理、經濟貿易、能源政策等諸多領域。
這一系列操作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他要迅速清除拜登政府的政策遺產,重塑美國政府運作方式。
特朗普這次回歸白宮,氣勢明顯比首次當選時強多了。
上次當選時他還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華盛頓的"建制派",可這回他幾乎是帶著一群鐵桿盟友殺回來的。
他的科技圈好友伊隆·馬斯克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門負責人,就職演講時,臺下坐著一群世界頂級科技大佬。
加上特朗普在國會參眾兩院擁有的共和黨優勢,他這次的施政阻力小了很多。
英國《金融時報》甚至直言特朗普就是"資本權力"的化身,就連卸任的拜登也在告別講話中表達擔憂:"美國正在成為科技億萬富翁的寡頭政治,對國家擁有危險的權力和影響力。"
這種評價聽著挺嚇人,但特朗普顯然不以為意,他認為這正是美國重返"偉大"的必由之路。
就職第二天,特朗普就在白宮宣布啟動"星際之門"計劃,由OpenAI、軟銀和甲骨文三家公司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這個項目野心勃勃,目標是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AI計算基礎設施",支持美國在全球AI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在能源領域,為了展示履行競選承諾的決心,特朗普還簽署了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行政命令。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讓美國退出這一協定了,上一次是2017年。與此同時,他還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承諾大幅增加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終止新能源補貼。
特朗普究竟要干什么?
簡單點說,它就是要通過一系列強硬政策來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打造所謂的"黃金時代"。
而他的支持者深信,只有打破常規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而現在的特朗普擁有比第一任期更大的權力來實施這些政策。
經濟風險正在積累,特朗普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表面上看特朗普信心十足,但客觀上美國經濟面臨著不少挑戰。
他在上任后,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罕見地坦言"不排除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說實話,這種直白的表態在總統中不太常見。
美聯儲自去年以來已經三次降息,但美國股市表現依然不穩定。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由于對抗通脹的斗爭仍在繼續,他們不會像市場希望的那樣進一步加快降息步伐。
更麻煩的是,特朗普最近宣布的貿易政策可能引發更大的經濟動蕩。
3月底,他簽署行政令,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20%的關稅,對中國商品則加征高達60%的關稅(目前已經高達145%)。
這一決定立即在全球引發了震動,歐盟、中國和日本都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
美國國內的商業團體也對此深表憂慮。
美國商會主席蘇珊·克拉克上周發表聲明稱:"全面性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上升,加劇通脹壓力,并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最終傷害美國經濟。"
但特朗普依然我行我素,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美國被全世界占便宜太久了,是時候讓他們付出代價了!"
特朗普的另一個狠招是他簽的"移民控制緊急狀態令"。
這項命令授權軍方和國土安全部進行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行動,并宣布將建立"非法移民集中設施"。這項政策引發了美國各大城市的大規模抗議,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暴力沖突。
人權組織和自由派媒體第一時間跳出來罵娘,稱這是"美國版集中營"。
針對這些批評,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回應說:"那些擔心我們移民設施條件的左派,應該先去看看非法移民給邊境城市造成的問題。"
顯而易見,特朗普的這些政策正在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
據最新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已經下降到41%,創下就職以來的新低。
就連一些共和黨內部人士也開始私下表達擔憂,認為特朗普的極端做法可能會損害共和黨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的前景。
恐怕特朗普自己也明白,他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經濟問題。他在福克斯新聞的專訪中承認,關稅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回升。
為什么?因為對中國等國家進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必然導致美國國內產品價格上漲,進而推高通脹。
據美聯儲官員預計,按照美聯儲最關注的物價指標衡量,今年年底的通脹率將在2.5%的水平,明顯高于此前預期。
再來看特朗普的"星際之門"計劃。
這個5000億美元的投資看起來很壯觀,但實際上這不是政府出資,而是由幾家科技巨頭投入的。這筆錢用在科技基礎設施上,確實可以提振經濟,但也可能加劇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簡單說,富人會更富,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可能得不到多少實際好處。
此外,特朗普的能源政策也值得商榷。
他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大力支持傳統能源產業,在環保組織看來是一種倒退。
但對特朗普來說,這是讓美國能源獨立、創造就業的途徑。
他在密歇根州的競選演講中表示:"從第一天開始,我將批準新的礦井、新的管道、新的煉油廠、新的發電廠、新的反應堆,我們將大幅簡化審批程序。"
這種重視短期經濟增長而可能忽視長期環境和健康成本的做法,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盟友關系急劇惡化:美國全球領導力面臨信任危機
除了在國內外的一些“奇葩操作”,特朗普一上臺就對盟友們露出了獠牙,這可把美國與盟友的關系搞得一塌糊涂。
在3月底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特朗普不客氣地放話:"如果北約成員國不掏2%的國防開支,美國就要重新考慮對北約第五條款的承諾。"
這話一出,整個歐洲都炸了鍋。
北約第五條款可是集體防御的命根子,規定"對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就等于攻擊所有成員國"。
特朗普這話等于明著說,不交"保護費"就別指望美國來救場。
歐洲盟友們的反應相當激烈。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上周火急火燎地碰了個面,商量"歐洲戰略自主"的事兒。
馬克龍在會后的記者會上情緒激動地說:"歐洲不能再把安全完全押在大西洋彼岸,我們必須整一支真正的歐洲防御力量。"
朔爾茨也罕見地直言不諱:"美國正在變得靠不住了。"
在亞太地區,特朗普對日韓的態度同樣強硬得很。
他要求日本和韓國把駐軍費用翻倍,還威脅說不接受就考慮撤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得不在4月初跑去美國,試圖緩和一下雙方關系。
韓國《中央日報》在上周的一篇社論指出:"美國正在動搖其在亞太地區七十多年來搭建的同盟體系,這對地區穩定是個大威脅。"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不僅把與傳統盟友的關系搞得一團糟,也給全球戰略格局帶來了大變數。
歐盟已經開始認真考慮"后美國時代"的戰略調整,加緊推進歐洲軍事一體化進程。
亞太國家則陷入了更復雜的戰略困境,既擔心美國可能撒手不管,又不得不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這種戰略調整正在改變全球力量對比。
法國智庫"國際關系與戰略基金會"在4月初的報告中敲警鐘:"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加速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衰落,同時為其他大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拜登"預言"的真相:美國霸權是否已到轉折點?
回過頭看拜登離任前的警告,我們不禁要思考:美國真會在這四年內掉到"世界老二"的位置嗎?
這問題背后,是對美國全球霸權是否已經到了拐點的深層思考。
拜登的警告可不是瞎說,而是基于對美國當前面臨的一堆麻煩的清醒認識。
美國國內社會撕裂已經嚴重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政治極化讓兩黨幾乎沒法在任何大事上達成一致,社會凝聚力跌到谷底。
特朗普的一系列極端政策,比如大規模趕走移民、對全球加征高額關稅等,正在把這種撕裂搞得更厲害。
美國經濟表面上看著光鮮,底層卻問題成堆。
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中產階級萎縮得厲害,制造業空心化問題依然嚴重。特朗普的貿易戰和關稅政策可能會讓他的支持者一時爽快,但長期看必然會損害美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更關鍵的是,中國崛起和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已經是擋不住的歷史潮流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數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早在2017年就超過美國了,達到了美國的118%。
到2024年底,這個比例已經擴大到大約125%。雖然按美元計價的名義GDP美國還領先,但雙方差距在不斷縮小。
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也是進步神速。
2024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2%,首次超過美國。
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跑者之一。
美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也在直線下滑。
特朗普搞的單邊主義政策,跟當今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挑戰的需求背道而馳。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多邊機制的做法,也把它在國際社會的道德領導力給敗光了。
綜合這些因素,拜登的"預言"好像真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霸權正面臨嚴峻挑戰,而特朗普的政策非但沒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可能會加速美國的相對衰落。
這并不是說美國會在短期內丟掉世界第一大國的位置。
美國仍然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發達的創新體系和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權。但美國的相對優勢正在減弱,全球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就像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哈羅德·詹姆斯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歷史上的大國衰落往往不是一下子發生的,而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美國當前面臨的這堆麻煩,標志著其全球霸權的拐點可能已經到來。"
拜登的"預言"或許正是對美國精英們的一記警鐘:霸權持久不了,單邊主義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在多極化世界中保持影響力。
可惜,這個警鐘好像被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們選擇性地忽略了。
如果美國真的在這四年后變成"世界老二",恐怕不只是拜登的預言成真那么簡單,而是美國長期積累的一堆問題終于到了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歷史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固執而改變方向,這個道理,恐怕特朗普還得多磕碰幾下才能明白。
對咱們來說,無論美國怎么折騰,都得保持戰略定力,繼續走自己的路。
在這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唯有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特朗普的"瘋狂"總會過去,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卻是擋不住的。
參考資料:
- 復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計劃,《2025年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特朗普"黃金時代"的信號、特征與實質》
- BBC新聞中文網,《"特朗普2.0"陰霾籠罩全球經濟》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5年全球經濟將處于周期調整之中》
- 新浪財經,《美聯儲2025年降息的最大障礙:通脹和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