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哈爾濱公安局公開通緝了3名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凱瑟琳·威爾遜、羅伯特·思內爾、斯蒂芬·約翰遜,均隸屬于美國國家安全局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
今年2月舉辦的哈爾濱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是他們主要攻擊目標之一,他們針對賽事信息系統、保障系統發起網絡攻擊,試圖竊取數據或癱瘓系統。
除此之外,三人還參與了對黑龍江省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國防科研院校等關鍵行業的網絡攻擊,并涉及對華為等企業的攻擊活動。
通過購買多國IP地址、租用海外服務器隱藏來源,并利用微軟Windows系統的后門漏洞實施遠程操控。
如今,警方已經懸賞通緝了三人,不過,有一種敵人卻比外部更可怕,這便是內部間諜,近期,國家安全機關破獲多起間諜案件,揪出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內鬼”。
他們或隱藏在政府機關,或軍工企業,亦或是高校,利用職務之便及各種手段,竊取國家機密,出賣國家利益為境外勢力服務,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從竊取文件到網絡攻擊,間諜活動的手段越來越隱蔽,也越來越危險,我們該如何防范這些潛伏的威脅?
看不見的戰場,就在你身邊
你以為間諜都是007那樣飛檐走壁、無所不能?現實遠比電影殘酷,他們可能就是你單位的同事,公園里遇到的“新朋友”,甚至是你家附近那個看著有點“不一樣”的外國人。
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間諜案件,其滲透手段之復雜、危害之大,令人震驚,4月份還沒過完,國安就已經公開了五個內部間諜的案例。
4月16日國安發布案例——劉某
中國的海域遼闊,是重要的資源寶庫,更是國家安全的堅實屏障,近年來,境外一些間諜機構盯上了這片海域,他們使用各種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企圖盜取我國的情報和科技秘密。
漁民老陳不久前打撈出了一個奇特的物件,想都沒想就撥通了國家安全舉報熱線12339,反映了情況,為了確保安全,老陳決定返回港口。
接到老陳的舉報,國家安全機關立刻行動起來,緊急制定方案,幾乎在同一時刻,遠在國外的秘密機構收到緊急通知:他們部署在水下的高科技竊密設備位置出現劇烈變動!
根據移動的速度和軌跡判斷,該設備極有可能已經被打撈,情況緊急,境外機構立刻命令潛藏在我國境內的間諜劉某,立刻趕往目標港口,務必不惜任何代價,將設備奪回。
接到境外指令后,劉某立刻開始行動,他的目標是查明某種裝置的去向,如果可以,就用高價買下并盡快秘密運送出境。
其實,劉某的一切行動都在國家安全部門的監控之下,他與境外間諜組織長期勾結,早已引起了注意。
國安派出兩組人馬:一組和老陳保持聯絡,實時掌握漁船的位置變化,并協同公安、海警等部門做好全面準備;另一組則繼續秘密監視劉某的一舉一動,等待時機收網。
漁船慢慢駛進港口,關于老陳捕獲“間諜魚”的消息立刻傳開了,劉某也擠在看熱鬧的人群里,實際上,這是國家安全部門特意散布的假消息。
真正的“間諜魚”早就轉移了,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由海警配合秘密行動完成轉移,老陳船上發現的那個裝置,只不過是個用來迷惑視線的替代品而已。
劉某假扮成文物收藏家,主動接近老陳,并且提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想要購買老陳的藏品,整個過程,國家安全機關都在密切監視,掌握了全部情況。
國家安全機關以此為線索,層層深入,最終發現并摧毀了一個已經在我國境內秘密活動多年,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境外間諜組織。
4月15日國安發布案例——張某
國家部委涉密崗位工作人員張某,出生于書香門第,學習優良,大學畢業后先后就讀于知名高校,畢業后進入市直單位,一步步踏入了國家部委。
雖然學習優良,但其實張某從高中時期便有了一個“癖好”——瀏覽境外反動網站,正是如此,讓她也漸漸產生了反動思想。
進入國家部委后,她長期利用技術手段隱匿身份,主動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投靠,甚至多次因個人矛盾,將竊密和出賣國家秘密作為報復同事、單位及國家的手段。
張某前前后后竊取了近30萬份涉密文件,她像一個“幽靈”一樣,多次偷偷進入會議室,放置錄音設備,進行秘密錄音。
人在做天在看,一次機密會議上,因會議錄音筆意外掉落引起國家安全機關注意,為了逃避責任,她趕緊把出國手續辦好,打算帶著那些偷來的大量文件逃走。
不過,在單位的協助之下,國家安全部門迅速控制了張某,避免了情況變得更糟,她將要面臨法律的制裁。
4月14日國安發布案例——符某某
符某某系某農業研究所研究員,得到公派出國留學的機會,前往國外高校做訪問學者,起初,他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借助國外更先進的實驗儀器,完成科研項目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但是,他的導師,卻勸說他帶一些中國的野生稻谷種子資源到國外去,在導師的某種“幫助”下,符某某明明知道是違法的,還是做了。
符某某總共三次偷偷帶走了61份水稻種子出國,其中1份為嚴禁出境的珍稀野生稻,他的所作所為觸犯了法律,也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他偷偷帶出去的那些種子的資源,對科學研究和農業生產非常重要,最終,符某某被人民法院認定為 “為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 ,并判處有期徒刑2年、剝奪政治權利1年。
4月12日國安發布案例——衛某
衛某原為某軍工集團下屬研究院的網絡管理員兼保密員,負責管理涉密網絡和文件,由于其崗位涉及大量國家機密,這一身份成為境外間諜機構重點滲透目標。
他原本的生活看似普通,卻因為在公園里的一次“偶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日,衛某在單位附近的公園散步時,被偽裝成“外國游客”的某國駐華使館間諜主動搭訕。
這次看似隨意的相遇,實際上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圈套,對方以討論學術、天氣等話題拉近關系,隨后贈送禮物、邀約聚餐,逐步建立信任。
間諜利用衛某性格孤僻、在單位人際關系緊張的特點,通過情感關懷和高額報酬雙重手段進行策反,初期以“咨詢費”名義支付小額金錢,后期直接要求核心機密。
而衛某則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多種方式竊取國家秘密,使用移動硬盤批量拷貝涉密文件,用手機偷拍電腦屏幕上的機密資料。
甚至他還偷配領導辦公室鑰匙,周末偽裝加班潛入竊取文件,并偷錄內部會議內容,為境外傳輸竊取的數據。
在涉密期間,衛某共向境外出賣文件1000余份,包括:機密級文件6份(最高保密等級),秘密級文件536份,最終,衛某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4月11日國安發布案例——郝某
事情的開端要追溯到一次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的經歷,當時,還在讀博士的郝某為了拿到簽證,去了某個國家的使館。
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位主動幫忙的“好心人”,這位“好心人”其實是使館的工作人員(泰德),泰德主動表示可以幫忙辦理簽證,還說想和郝某交個朋友。
剛踏入社會的郝某沒什么防備,很高興地接納了這份“友誼”,殊不知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被境外間諜組織盯上,慢慢走入他們精心設計的圈套。
實際上,泰德是某國情報機構安插在使館的間諜,他注意到郝某的學歷背景以及單純性格,覺得他容易被說服,是個理想的發展對象。
于是,他才有目的地接近郝某,郝某沒有防備,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所有信息,境外間諜通過這些信息,判斷郝某很有利用價值,因此將他視為重要目標。
郝某在其“幫忙”下,很順利地拿到了簽證,之后,他們二人經常聯系,泰德又是請郝某吃飯,又是送郝某禮物,在國外留學期間,郝某花銷很大,泰德就給郝某介紹兼職。
在泰德的幫助下,郝某對他更加信任,也更依賴于這份情誼帶來的好處,關系變得更親密后,泰德把李軍介紹給郝某。
李軍在郝某留學結束前亮明間諜身份,要求其回國后進入我國核心要害部門工作,郝某同意并與美方簽署參諜協議,接受培訓和考核。
郝某回國后通過應聘進入中央某部直屬研究所,后借調至中央某部負責重要涉密工程,逐步深入國家核心領域。
郝某多次與外國間諜人員秘密接頭,提供涉及敏感項目、內部人員情況等情報,收取間諜經費。
經鑒定,這些情報中包含5項屬于最高級別的機密、2項屬于較高等級的秘密,還有14項屬于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所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的情報。
由于郝某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他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并且終身剝奪政治權利,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了嚴重的后果。
筑牢國家安全防線,人人有責
這些案例并非個例,而是近年來我國反間諜斗爭的一個縮影,面對日益嚴峻復雜的間諜活動威脅,我們必須加強國家安全防范,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普及反間諜知識,國家安全不是一句口號,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只有全民提高警惕,才能筑牢安全防線。
加強重點領域的安全管理,對涉密單位、軍工企業、科研機構等,要加強安全管理,完善保密制度,堵塞安全漏洞,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
維護國家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要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積極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中來。
那些潛伏在暗處的威脅,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只有擦亮雙眼,才能防患于未然,記住,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