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于艷彬 通訊員 程小衛 孟憲敏
“監管部門不僅提前預警,還手把手指導我們完成許可證延續,避免了停產損失!”近日,湯陰縣某食品企業負責人對市場監管部門的主動服務贊不絕口。這一轉變,源于該縣紀委監委推動構建的“無事不擾、有事必應”監管服務新機制。
今年以來,湯陰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責,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治監督重點,緊盯“放管服”改革落實,通過專項督查、嵌入監督等方式,督促職能部門創新監管模式、提升服務效能。一方面推動市場監管部門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格規范涉企檢查頻次。另一方面督促搭建“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歸集企業信用、投訴舉報、風險監測等數據,動態生成企業“健康指數”,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使重復檢查事項同比減少30%。
此外,針對直播電商、預制菜等新業態,督促職能部門出臺包容期管理制度,設置時長不等的“觀察期”,期間以行政指導、整改建議替代行政處罰,推動監管從“事后罰”轉向“事前防”。督促建立企業聯絡員制度,為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政策指導,并組織市場監管、司法等部門編制《行業合規指引手冊》,開展“送法進企”活動,幫助企業規避法律風險。
在執法環節,縣紀委監委圍繞企業信用修復“痛點”開展專項監督,通過簡化申請材料,壓縮修復時間,提高修復效率,提升經營主體信用修復服務水平。推動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創新型企業探索性經營中的非主觀過錯,給予整改機會。對輕微違法行為以責令改正、教育為主,慎用罰款、停業等強制措施。截至目前已為20余家企業、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216家個體工商戶高效完成信用修復,對8項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以監督“硬舉措”提升營商“軟環境”。
“監督既要推動‘管得好’,更要保障‘服務優’。”湯陰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市場主體關切,以精準監督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讓“無事不擾、有事必應”成為湯陰高質量發展金名片。
編審:孫喜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