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兩千多年前的西漢王朝,那可是個名副其實的"土豪"朝代。翻開《漢書》,關于黃金的記載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劉邦拿4萬斤黃金當"離間資金",成功讓項羽懷疑自己的謀士范增。漢武帝隨手賞賜衛青就是20萬斤黃金,梁孝王家里藏著40萬斤黃金。
整個西漢國庫的黃 金儲備最高時達到90萬斤(漢代?一斤是250多克)。換算成今天的計量單位,那可是差不多227噸!
海昏侯墓出土金餅
史書記載,到王莽篡漢時期還有70萬斤的黃金儲備。但奇怪的是,到了東漢時期,這些黃金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逐漸消失了。
史書上再也見不到"萬斤"級別的黃金賞賜,取而代之的是以"斤"為單位的零星記載。這不禁讓人好奇:西漢那些堆積如山的黃金,到底去哪兒了?
關于這個謎題,歷來有幾種主流說法。最離譜的要數"黃銅說",認為古人把黃銅當成了黃金。但現代考古發現啪啪打臉,古人并不“傻”,金和銅從開采時就區分開來。
商周 太陽神鳥金飾
古人對黃金的提煉技術讓人嘆為觀止,商周時期的太陽神鳥金飾含金量高達94.2%。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楚國“郢爰”純金貨幣。
陜西博物館的戰國金怪獸工藝超絕,南京博物院的9公斤漢代金獸含金量高達99%。還有海昏侯墓出土了115公斤黃金,大量馬蹄金和金餅的含金量和現代基本沒什么區別了!
漢代設有專門的"金曹"管理黃金,金銅分得清清楚楚。
戰國 金怪獸
"絲綢之路外流說"也不太站得住腳。要知道當時中國可是貿易順差國,古羅馬史學家老普林尼,還抱怨羅馬每年要花一億銅幣買中國貨呢。
最有趣的是"佛教消耗說"。有人覺得黃金都被用來給佛像貼金了。但仔細推敲時間線就發現破綻:佛教東漢才傳入中國,大規模造像貼金更是后來的事。
西漢黃金消失時,佛教在中原還沒幾個信徒!你以為是在否決這種說法嗎?其實時間線不對,但這個說法能對上,且繼續看下去。
海昏侯墓考古現場
黃金去向比較靠譜的說法,就不得不提漢代盛行的厚葬之風。當時動輒就拿財政的三分之一去修陵墓,這簡直就是給盜墓賊準備的"大禮包"。
史書記載,赤眉軍挖漢武帝的茂陵,搬寶貝搬了整整一個月;董卓派呂布去皇陵"零元購";黃巢更狠,帶著四十萬大軍去挖乾陵。
但這里也有一個疑點:中國如今“十墓九空”,大量黃金被埋下去然后被挖出來,幾千年都在重復這個過程,但數量怎么越來越少?
新疆出土的漢代駱駝金飾
隨著考古發現不斷深入,一些蛛絲馬跡逐漸浮出水面。河南南陽的漢代冶鐵遺址里,專家們發現了黃金提純的痕跡。
新疆出土的漢代金器,材質竟然跟西伯利亞的金礦對上了號;長沙漢墓出土的錯金銅壺,其鎏金工藝之精湛,連今天的工匠都嘆為觀止。
南北朝的金銅佛像開始盛行、唐代何家村窖藏的赤足金龍、宋代趙光義的淳化元寶背金佛、明清時期的各種精美金器。
淳化元寶背金佛
這一切都在說明一點,西漢時期大量黃金并不是“蒸發”了,而是以一種“輪回”重新被利用起來。
幾千年來,這些黃金都在重復著被埋進地下,后面又被人挖出來,然后“再埋再挖”的過程。而隨著審美的提高,黃金陸續被用到各種精美的飾品、建筑、佛像、錢幣等文物上去了!
黃金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在歷史長河中閃耀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