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森是四川人,江湖人稱“丁胖子”。
這外號聽起來有點親切,像是隔壁賣串串的大叔,但雷森的故事可比串串店老板精彩多了。
90年代初,雷森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城市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工薪階層,家里雖然不富裕,但也算溫飽無憂。
小時候的雷森是個機靈鬼,腦子轉得快,就是有點“野”,不愛讀書,愛跟街頭的小混混廝混。
到了青春期,雷森的叛逆勁兒徹底爆發。
高中沒念完就輟學了,整天跟一幫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覺得“社會”比學校刺激多了。
那時候的他,滿腦子都是“快錢夢”,覺得偷點東西、搞點小錢花花,比老老實實上班來勁兒。
結果年輕氣盛的他因為多次盜竊,栽了個大跟頭。
2015年,雷森因為偷竊被抓,判了半年有期徒刑。
在監獄的半年,對雷森來說像是一場漫長的噩夢。
鐵窗里的日子不好過,每天面對單調的墻壁和嚴格的規矩,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
出來后,他發誓要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一個沒有文憑、沒有技能、背著案底的年輕人,想在社會上立足,談何容易。
找工作四處碰壁,借的錢還不上,雷森很快又陷入了困境,甚至一度淪為“老賴”。
那段時間,雷森覺得自己像是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
他開始懷疑自己,懷疑這個世界,甚至懷疑人生。
可就在這最灰暗的時刻,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既然國內混不下去了,何不去國外闖一闖?
于是,他下定決心,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
2017年,雷森揣著借來的幾千塊錢,辦了個旅游簽證,稀里糊涂地飛到了美國洛杉磯。
剛到美國,他滿腦子都是“美國夢”的幻想,以為自己能像電影里那樣,找到一份體面工作,過上好日子。
可現實很快給了他一記耳光。
沒有綠卡,沒有工作經驗,連英語都只會說“hello”和“thank you”的雷森,根本找不到正經工作。
無奈之下,他開始在美國街頭流浪,白天,他在洛杉磯的街頭晃蕩,撿點別人不要的食物;晚上,他就睡在公園的長椅上,或者找個橋洞湊合一夜。
流浪的生活雖然艱苦,但雷森卻發現,美國的“乞討文化”跟國內完全不一樣。
在美國,有些流浪漢會大大方方地舉著牌子,寫上“需要幫助”或者“餓了,求點吃的”,路人也會習以為常地給點零錢或食物。
雷森靈機一動,決定也試試這一招。
他找了塊破紙板,用歪歪扭扭的英文寫上“Homeless, need help”(無家可歸,需要幫助),開始了他的“職業乞討”生涯。
沒想到,這一招還真管用!美國人雖然不至于把乞討者當英雄,但不少人出于同情,愿意給點零錢。
雷森每天能討到十幾二十美元,運氣好時甚至能有五六十美元。
比起在國內四處碰壁的日子,這點收入已經讓他覺得“活得像個人”了。
可雷森的“乞討事業”遠不止這么簡單。
他發現,如果能講點故事,博取同情,分分鐘能讓路人掏腰包。
于是,他開始編造自己的“身世”,他告訴路人,自己是個日本人,因為家庭破產才流落到美國街頭。
這個“日本人”身份聽起來既新奇又可憐,再加上雷森那張略帶憨厚的亞洲面孔,很多人還真信了。
漸漸地,他在街頭小有名氣,有人甚至給他起了個外號——“Japanese Hobo”(日本流浪漢)。
如果雷森的故事到此為止,那他也就是個有點小聰明的流浪漢,頂多讓人覺得“腦子活”。
可接下來,他的操作徹底讓人看不懂了。
2019年雷森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中國某地發生了洪災,許多人失去了家園。
他看著新聞里那些熟悉的鄉音和面孔,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緒。
雖說他在美國流浪,可他骨子里還是那個四川小伙,血管里流的還是中國血。
他決定做點什么,哪怕自己只是個街頭乞丐。
雷森開始攢錢。每天討來的錢,他只留夠買食物的部分,剩下的全都存起來。
幾個月后,他攢了整整500美元。雖然這筆錢對他來說是“巨款”,但他毫不猶豫地通過網絡平臺,把這筆錢捐給了國內的災區。
捐款時,他用的還是“雷森”這個真名,沒有半點遮掩。
這件事很快在網上傳開了。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爆料:“一個在美國當流浪漢的中國人,把乞討來的錢捐回了國內!”
這消息一出,網友們炸了鍋。有人感動得不行,覺得雷森是“身在異鄉,心系祖國”的真漢子;
也有人覺得他腦子有泡,吐槽說:“自己都吃不上飯了,還捐啥款啊?”
更離譜的是,有人發現雷森對外自稱“日本人”,這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魔幻。
面對質疑,雷森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坦然地說:“我自稱日本人,只是為了討生活方便。畢竟在國外,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容易讓人信服。可我捐款的心是真的,我是中國人,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這話一出,不少人被他這股子赤誠打動。
網友們紛紛感嘆:“這哥們兒雖然操作騷,但心是真紅!”
他在美國街頭成了“小名人”。一些好心人開始主動幫他,有人給他送衣服,有人教他英語,還有人幫他在網上開了個賬號,分享他的流浪生活。
雷森也沒閑著,他開始用手機拍短,記錄自己在美國的點滴。
這些意外走紅,雷森的賬號粉絲蹭蹭上漲。
網友們被他的樂觀和真誠感染,有人留言說:“丁胖子,你這是在用流浪漢的身份,活出中國人的骨氣!”
還有人調侃:“你這‘日本人’人設,啥時候能改回來啊?”
雷森看著這些評論,總是憨憨地笑,回復說:“改啥改,我心是中國心,夠了!”
2023年,雷森的“網紅”身份給他帶來了新機會。
一些公益組織找到他,希望他能回國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
雷森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暫時告別美國街頭,回到他魂牽夢縈的故鄉——四川。
回國后的雷森,依然保持著那股子“丁胖子”式的幽默和真誠。
他開始在全國各地做公益演講,講述自己的經歷,鼓勵那些像他當年一樣迷茫的年輕人:“人生總有低谷,但只要你不放棄,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他還把在美國攢下的錢,捐給了四川的貧困學生,幫他們完成學業。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