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掀桌子”這個詞有一天也能用到廣汽本田上,在東風本田S7以25.99萬的起售價引發輿論熱議一個月后,廣汽本田P7上市之時把價格定在19.99-24.99萬,給出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相比自家兄弟車型,廣汽本田P7的起步價直降6萬,甚至頂配車型比前者入門車型還要便宜1萬元,算是非常有誠意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發布會結束后,東風本田S7也悄然降價,同樣是一口價19.99萬起售,頂配也降為24.99萬,此外還疊加老車主保價承諾。
看來本田還是聽勸的,看到S7定價引發爭議后迅速調整了自家兩款純電SUV的價格策略,不僅大幅下調價格區間,還把兩款車型價格全面對齊。
但問題是,被之前S7定價“嚇”跑的消費者還會回頭買單嗎?
01
本田這次真的掀桌子了
在發布會之前,應該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最終廣汽本田P7會給出這么一個超出預期的定價,起步價不到20萬,頂配車型也僅24.99萬。價格出來后,車友圈的輿論開始出現反轉,部分潛在用戶認為現在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劃算,可以準備入手了。
畢竟作為一款中型純電SUV,P7的直接對手是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及國內一眾“Model Y殺手”們,這些車型的起步價大部分都在20-24萬之間,然而之前S7的起步價都在這些車型之上,考慮到本田純電車的品牌力及號召力,顯然很難打動消費者,現在P7的定價就要合理得多。
和兄弟車型只有兩個版本不一樣的是,東風本田P7這次新增了一個單電機后驅的中配,一共是低、中、高三個配置,具體為:后驅長軸距Pro版一口價19.99萬,后續長續航Plus版一口價21.89萬,四驅長續航Max版24.99萬。
此外官方還推出了特別升級駕駛包、云白內飾限時免費優惠活動,同時含高速領航和智能泊車的智駕升級包限時999元開通,以及后驅長軸距Pro版個性套裝限時9000元,包含21英寸輪轂、電子外后視鏡、流媒體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及實景導航。
三個版本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動力、續航和一些舒適性配置上,具體表現為:Plus版比Pro版多出了ADS全時自適應減震、16揚聲器BOSE音響、雙頭枕音響及調光全景天幕、電子外后視鏡、流媒體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及實景導航。在這個基礎上,Max版又多出后排座椅頭枕、前后排座椅通風、加熱等功能,還采用了雙電機+四驅的組合,輪轂尺寸也更大,但續航會稍短一點。
其實也就是P7通過新增一個中配版本,將原本S7售價1.9萬元的舒享選裝包功能直接整合到中配車型中,同時還多出了一些個性套裝里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配版本的輪轂還是19英寸,且不可選裝。
因此駕仕派的建議是,19.99萬的后驅長軸距Pro版就已經完全夠用,但如果想要更多功能,P7售價21.89萬的后驅長續航Plus版性價比比S7選裝包要高。
02
合資純電車的高分答卷
有一說一,放到整個中型SUV市場來看,廣汽本田P7的整體產品力表現還算是很均衡的,本田這次交出的答卷確實值得一個高分,即便當時S7的價格爭議很多,市場的看法也一直是車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是目前合資品牌最拿得出手的純電車之一。
相比廣汽豐田鉑智3X直接換殼埃安V的做法,P7和S7是本田技研中國完全為中國市場專屬打造的純電車型,不僅專為中國市場開發了?e:N Architecture W純電架構?,不管是車身尺寸、續航還是智駕等方面都看齊新勢力,同時在操控上延續了本田一貫的“駕趣”特色,和主打軟件的新勢力形成差異化。
具體來看,廣汽本田P7采用最新的家族設計風格,車頭封閉式進氣格柵“電”味十足,也和過去燃油時代的本田形成明顯區隔,再配合最新的扁平化字母“H”車標造型,以及新能源車型常見的隱藏式門把手,進一步提升整車的科技感。雖然車長只有4.75米,但是軸距達到2930mm,放在同級市場里來看也算是主流水平。
內飾則采用當下新能源車型常見的極簡風設計,中控大屏由12.8英寸多媒體顯示屏和10.25英寸空調控制屏縱置排列組成。智能體驗上有進步,一方面配合小儀表和大HUD的組合,實現了眼不離路的體驗。
另一方面車機則內置 Honda Connect 4.0 智導互聯,還融入了AI大模型平臺,支持蘋果語音識別、手機 App 控車等多項功能。同時智駕也是L2+級水準,支持自動泊車和高速領航,雖然和真正的高階智駕還有一定差距,但對于日常用車來說也已經夠用。
此外,P7全系標配寧德時代定制90kWh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組,后驅版配備200kW單電機,CLTC續航達到650km,雙電機四驅版則搭載前150kW+后200kW雙電機組合,綜合功率達350kW,峰值扭矩770N·m,零百加速僅需4.6秒,CLTC工況續航為620km。
還有P7全系采用了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組合,保證基本操控素質在線,中配以上搭配ADS自適應減震系統,證明本田在新能源時代依舊可以帶來人車合一的操控樂趣。同時在安全性、工程驗證上也做得足夠充分,雖然缺點可能是不夠快,但比起很多只求快新勢力也多了一分穩妥和安心。
03
合資純電車的生存法則:想要上桌只能虧錢賣車
最后再聊聊這次廣汽本田P7這次上市定價背后的思考。
作為同平臺兄弟車型,廣汽本田P7與東風本田S7僅相隔40天上市,但兩者起步價相差高達6萬元,且S7在P7上市后迅速調整價格和權益,這種現象在燃油車時代前所未見,反映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殘酷以及合資車企外方股東復雜的心理。
在駕仕派看來,S7最初定價25.99萬元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外方股東的決策。畢竟中方股東都擁有自己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不可能不明白這個定價放在同級市場就是炮灰。
不過本田方面堅持高價策略,也并非出于自信或者不聽勸,而是思維還沒有轉過來——他們認為產品價值就應該匹配價格,天底下沒有虧錢賣車的道理。
這種定價策略也反映了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慣性思維。過去這么多年,它們已經習慣于憑借品牌和技術優勢輕松盈利,然而新能源車市場的規則已完全不同。
而且很多人指責S7之前定價高是本田不聽勸,其實這也不準確,事實上本田一直都挺聽勸的。
比如本田在電動汽車品牌命名上的調整就證明了其非常愿意聽取市場反饋。一開始,本田中國將電動汽車品牌命名為“燁”,并邀請同名藝人代言,但因市場反響不佳,迅速更名為S7和P7。如果本田完全不聽勸,就不會做出這樣的改變。這次S7和P7迅速調整,也正是聽勸的表現。
因此,本田的問題本質上是思維的問題。眼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合資車企的新能源產品要想上桌,就必須接受虧車賣車的現實,因為外面全是殺紅了眼想活下去的對手。
P7和S7調整價格策略的舉動,也反映出本田方面接受了這個現實,這樣看來S7之前定價高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只有殘酷的現實才能打醒裝睡的人,合資品牌這次顯然是真的覺醒了。
隨著合資品牌的下場,接下來的新能源市場是越來越復雜了,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廣汽本田P7還能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買單?
說實話,駕仕派現在也不敢斷言,只有用接下來的數據說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東風本田S7還是廣汽本田P7,這次都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如果還不能成功,那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接下來的處境只會更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