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復美饅化臉”風波
撕開功效護膚的信任口子
2025年4月11日,關于“可復美面膜檢出表皮生長因子成分”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閱讀量迅速突破4000萬。據報道,陜西西安一位消費者秦女士(化名)在使用“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出現了面部發硬、腫脹的“饅化臉”癥狀。
她自費送檢產品后,發現其中含有未在產品說明或國家藥監局備案中標注的表皮生長因子(EGF)。這一事件迅速引發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的擔憂,也讓巨子生物的品質管控和透明度備受質疑。盡管公司隨后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委托兩家專業檢測機構對同批次產品進行檢測,均未發現EGF成分,并強調旗下所有產品從未添加該成分,但輿論的漣漪并未完全平息。
巨子生物的2024年是高歌猛進的一年,2024年度業績公告顯示,營收突破55億元,同比增長57.2%,毛利首次超過45億元,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20.62億元,同比增長42.1%。這一成績不僅讓巨子生物一舉超越老牌競爭對手華熙生物,還使其成功躋身國貨美妝上市公司“50億俱樂部”,穩坐行業頭部位置。
站在2025年的起點,巨子生物的2024年像一面鏡子,既映照出國貨美妝崛起的無限可能,也提醒著巨子生物:光環之下,唯有品質與責任才是通往長久的通行證。
01
巨子生物的突圍密碼
作為一家深耕生物科技美妝的企業,巨子生物是如何從一家地方藥企蛻變為港股上市新貴的?
巨子生物創立于2000年,總部位于陜西西安,最初以醫藥中間體研發起家。2004年,公司創始人范代娣教授帶領團隊攻克重組膠原蛋白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奠定了其在生物活性成分領域的技術根基。
數據統計,巨子生物累計申請專利超200項,其中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專利成為其核心競爭力。2010年,公司正式進軍功效護膚領域,推出“可復美”品牌,主打敏感肌修復;2015年,“可麗金”系列上市,瞄準抗衰老市場。其中,“可復美”核心產品重組膠原蛋白敷料獲國家藥監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臨床研究刊于《中華皮膚科雜志》,驗證其修復屏障功效。這種“單品驅動”模式讓巨子生物快速切入市場。
2022年12月,巨子生物登陸港交所(代碼:2367.HK),發行價24.30港元,募資凈額約13.5億港元。據港交所招股書,其上市前獲高瓴資本、CPE源峰、金鎰資本等投資超10億元人民幣,直播電商巨頭薇婭夫婦通過Qianyi Holdings Limited持股0.84%。
2021年雙十一,薇婭直播間帶貨“可復美”單品銷售額破5000萬元,位列Top5。如今,其市值超260億港元,薇婭夫婦持股市值約2億元,資本與流量的協同效應可見一斑。
從收入結構來看,巨子生物收入高度聚焦功效護膚,2024年財報顯示,功效性護膚品收入達43.02億元,占總營收77.7%,其中,“可復美”品牌貢獻45.41億元,同比增長62.9%,占總收入超82%;“可麗金”占比15.2%,其他品牌如欣苷、珀希妍VPRO僅占2.8%。
渠道布局是巨子生物業績騰飛的另一引擎。財報披露,其采取“線上+線下”“直銷+經銷”全渠道戰略,線上DTC模式貢獻35.87億元,占總營收64.8%。
線下網絡覆蓋1700家公立醫院、3000家私立醫療機構、650家連鎖藥房及6000家化妝品連鎖店(如屈臣氏、萬寧),并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地開設12家品牌體驗店。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數據,2024年巨子生物醫用敷料在公立醫院渠道銷量同比增長35%。
線上,巨子生物則與頭部主播深度綁定。2024年雙十一,賈乃亮直播帶貨“可復美”“可麗金”GMV超2億元;天貓38大促,“可復美膠原棒”位列美容護膚爆款榜首,較上年躍升5位。據阿里媽媽數據,可復美在天貓美妝TOP10品牌中排名第8。摩根士丹利2024年報告分析,巨子生物線上渠道的高效滲透得益于直播電商與內容營銷,但流量成本上漲可能壓縮利潤空間。
內容營銷進一步放大了品牌勢能。在小紅書,巨子生物通過醫學生科普、敏感肌用戶體驗等內容,生成超10萬篇種草筆記,搜索指數較2023年增長45%。抖音上,其自播賬號粉絲突破500萬,2024年GMV同比增長70%。
巨子生物還與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合作,開展多項重組膠原蛋白臨床研究,進一步強化了專業背書。巨子生物的內容營銷與醫療機構背書有效提升了消費者信任,但也不得不警惕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長期風險。
巨子生物的突圍不僅是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紅利使然,更源于其精準的市場卡位與資本賦能。2024年的巨子生物,以技術為核、營銷為翼,站上了國貨美妝的潮頭,但未來能否在全球舞臺上再進一步,取決于它如何將專業與責任熔鑄為品牌的護城河。
02
30元成本賣168元,
高毛利是護城河還是泡沫?
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爆發為巨子生物提供了肥沃土壤。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膠原蛋白市場研究報告》,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2021年規模已達108億元,預計2030年將激增至219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4.93%。巨子生物作為全球首家實現重組膠原蛋白護膚品量產的企業,憑借“可復美”“可麗金”等品牌占據市場先機。
高技術壁壘支撐了巨子生物的高定價策略,其“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護貼”5片裝定價168元,成本卻僅約30元(按82.1%毛利率估算),可見其功效護膚產品的高溢價能力。
然而,玻尿酸賽道的教訓為巨子生物敲響警鐘。華熙生物,曾經的“醫美第一股”,2024年業績卻持續滑坡。據其2月28日發布的業績快報,營收53.71億元,同比下降11.6%;歸母凈利潤1.64億元,暴跌72.27%;扣非凈利潤僅1.01億元,同比下滑79.36%。
作為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曾憑借微生物發酵技術獨步市場,但愛美客、昊海生科等競爭者的涌入,以及產品同質化與價格戰,讓其增長神話破滅。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化妝品零售總額雖達4700億元,但原料價格波動和消費者對單一成分的“祛魅”趨勢,正重塑行業格局,巨子生物也面臨著玻尿酸市場同樣的痛點。
巨子生物并非首次因宣傳與質量問題引發爭議。據天眼查,2017年,其“可麗金”面膜因宣稱“美白功效”及“560家醫院推薦”卻未獲特殊化妝品批號,被濟南歷城區法院認定為虛假宣傳,構成欺詐。
2024年,“可復美”產品也深陷投訴風波。在黑貓投訴平臺,消費者反映使用后出現過敏、紅腫,甚至包裝內發現異物;小紅書上,關于“可復美敷料引起皮膚刺激”的筆記超千條,部分用戶質疑其功效夸大。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24年報告,美妝行業投訴率同比增長12%,功效護膚品因“預期與實際不符”成為重災區。巨子生物客服還曾因“態度冷漠”“誘導消費”等問題引發爭議,進一步削弱了品牌口碑。
巨子生物的高毛利既是技術紅利的果實,也是品牌信任與創新能力的試金石,但其增長神話能否延續,取決于能否從流量狂歡轉向價值沉淀。
03
本土技術如何筑起第二道護城河?
技術紅利點燃增長,創新耐力決定未來。巨子生物正站在從“賽道明星”到“長青品牌”的十字路口。
首先,巨子生物的收入結構敲響了風險警鐘。2024年財報顯示,“可復美”品牌貢獻總收入超82%,然而,其他品牌如“可麗金”僅占15.2%,新品“幀域蜜修”系列雖上市一年,收入占比不足5%。這種“單品為王”的模式,讓巨子生物的抗風險能力承壓。
愛美客曾因玻尿酸填充劑“嗨體”收入占比超70%,在2023年因競品涌入與消費降級導致股價震蕩。巨子生物若遭遇市場偏好轉向或監管收緊,業績波動風險不容小覷。2024年化妝品零售總額雖達4700億元,但消費者對單一功效的忠誠度正逐年下降,品牌多元化成為突圍關鍵。
其次,研發投入的短板讓其技術驅動標簽蒙塵。2024年研發費用僅1.06億元,占營收1.9%,較2023年的2.1%進一步下滑。反觀同賽道玩家錦波生物,2024年研發費用率達10.2%,累計申請專利超150項。
國際巨頭更不甘示弱,歐萊雅2024年研發投入占營收15.3%,推出含重組膠原蛋白的“Pro-Xylane”系列面霜。據中國化妝品工業協會,功效護膚品牌研發投入均值已升至5%,巨子生物的低研發占比與其“生物科技”定位明顯錯位。
相比之下,其營銷開支達20.08億元,同比增長72.5%,抖音自播GMV同比增長70%。短期看,流量為王拉動銷量;長遠觀,創新乏力恐讓技術壁壘崩塌。
再者,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競爭烈度正急劇升溫,新玩家正蜂擁而入。錦波生物2024年獲批注射級膠原蛋白產品,計劃2025年進軍醫美終端;創健醫療實現小分子膠原蛋白量產,成本較傳統技術降低20%。國際品牌如資生堂、蘭蔻也加速布局,2024年全球重組膠原蛋白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35%。
更嚴峻的是,消費者對“網紅成分”的追逐往往曇花一現。玻尿酸熱潮消退后,華熙生物2024年歸母凈利潤暴跌72.27%,敲響了成分生命周期的警鐘。巨子生物若不搶在紅利期迭代技術,恐難逃“后浪”沖擊。
巨子生物的2024年是國貨美妝從“流量為王”到“科技賦能”轉型的縮影。消費者對功效護膚的信任建立在“透明+創新”之上。巨子生物需從單一品牌突圍,轉向多元化布局;從營銷燒錢轉向研發加碼;從賽道紅利轉向品牌沉淀。
利潤是今天的獎杯,創新是明天的護城河。 只有平衡短期增長與長期競爭力,巨子生物才能從“成分新貴”晉級為全球美妝的常青樹。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財經自媒體“藍莓財經”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