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意基金會”就近期熱點時事展開全臺民意調查,針對島內民眾對大罷免的態度,民調結果顯示,有3成4的民眾贊成大罷免,5成9不贊成,不贊成比贊成的人多25.5個百分點。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臺灣社會主流民意不贊成大罷免,在過去1個月,各地民團和民進黨全力推動連署,但只獲得很有限的推進效果,甚至激起更多人反對大罷免。
游盈隆表示,與上個月相比,民眾參與二階罷免連署的熱情已有明顯消退的跡象。具體地說,可能參與二階連署者下滑3個百分點,不可能參與連署者上揚3.6個百分點。后續發展,值得觀察。
當部分島內非綠媒體據此民調認為大罷免已有衰退跡象,前藍委鄭麗文卻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她表示,特朗普祭出關稅重拳引發跳水式的股市跌停,在這種狀況賴清德還有45.9%的支持度,認為大罷免應該停止的居然只有50%,照理講一個比較正常的社會,應該有七、八成的人認為此時應該要停止內斗,停止罷免,如何在關稅海嘯里保存臺灣。然而臺灣只有一半人這么想,還有超過40%的人支持賴清德,支持要罷免,這些都超過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這表示,賴上任以來到今天,即便是內憂外患,即便是無能至極,結果是在野黨完全沒有討到任何便宜,賴不但保住了的基本盤,甚至還有小幅成長,這是對國民黨非常嚴峻的政治訊號。“藍營應該思考自己做錯了什么”?
賴個人支持度45.9%,超過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臺灣民意基金會
事實上,鄭麗文雖未直接道出原因,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那就是民進黨操弄“抗中保臺”沒有消風,島內存在著一批被“獨”化意識影響的選民,把捍衛所謂“本土政權”視為最高道德,可以不問是非去挺特定政黨。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這次民調,對于賴以“境外敵對勢力”稱呼大陸,顯示,有49%的人接受這種說法,不同意者為42.6%。如果有人認為該基金會立場親綠,結果存疑,那根據藍營媒體TVBS在3月26日公布的民調,對于賴17條,也有41%的民眾認同、34%反對,甚至有近5成的人不認為賴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的“麻煩制造者”。
對于賴的“敵對勢力”說加劇兩岸緊張,島內民眾的態度。(“臺灣民意基金會”)
對于賴清德當局以行政命令驅逐大陸配偶亞亞,島內反應
這些都反映出在本土意識高漲下,民進黨大打“抗中牌”,對在野黨步步進逼的手段是奏效的。而罷免最終只需要25%就可過關、二階連署成案則只需10%。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贊成罷免者遠超過這個比例,即便不贊成的高達六成,也不代表二階連署不會成功。
而決定罷免最終成敗的,更是雙方誰能夠動員鐵桿支持者達到投票最低門檻四分之一,在這種罷免規則下,民進黨完全沒有爭取中間選民的顧忌與包袱,制造仇恨對立在他們看來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相反,只要藍營無法催出超過四分之一以上選民站出來,藍委被罷免的幾率就大大提高。
而只從是否支持大罷免的民調中,并不能夠分析出罷免戰與選舉截然不同的運作方式與心理狀態。而民進黨支持者在“本土政權”存亡的憂患意識下所能激發的動員力與凝聚力,更是缺乏中心思想的國民黨所不具備的。民進黨把這場罷免戰拉高到“國家認同”層級, 就是吃定后者在高政治議題上沒有破解“抗中保臺”論述的有效手段。藍營當前面對大罷免的被動局面,除了在戰術層面有準備不足、過于輕敵等原因,更是長期畏懼兩岸論述提升,部分島內民眾獨化意識加劇的結果。若把這二三十年來國民黨在戰略上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通通歸咎朱立倫領導不力也未見得公允。
平心而論,國民黨就是從去年1月13日以后什么都不做,只要民進黨沒有取得立法機構席次多數,他們也照樣會發動惡罷,那些罷免理由不過是欲加之罪。而藍營與其檢討這一年來做錯什么,倒不如先勇敢正視島內社會存在被深綠意識形態綁架,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聲音助長了民進黨的囂張氣焰。譴責政治市場供給面的同時,也不該回避政治市場的需求面。據此,到底是該重拾中心思想,努力創造消除兩岸敵對的和平論述,深化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還是為了一時的選舉利益,短多長空,迎合那些早已被綠色主導,也爭取不到的所謂“主流民意”,這樣的取舍與抉擇比起大罷免的成敗更關乎國民黨的今后存續,也更攸關未來兩岸關系的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