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服務于體驗,豪華當回歸于本質,而駕駛的樂趣永遠值得被尊重。
本文首發(fā)于E汽車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E汽車記者 Carrie
編輯|十三叔
當新能源汽車市場陷入“參數(shù)內卷”與“配置堆砌”的畸形競爭中時,4月15日正式上市的廣汽本田P7,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此次上市,廣汽本田P7共推出3款車型,其中,后驅長續(xù)航Pro一口價19.99萬元、后驅長續(xù)航Plus一口價21.89萬元、四驅長續(xù)航Max一口價24.99萬元。
作為廣汽本田電動化戰(zhàn)略的旗艦之作,P7以安全、豪華與駕趣三大維度為支點,重新定義了電動時代的豪華標準:不是冰冷的參數(shù)競賽,而是人車合一的愉悅體驗;真正的高價值,也不是浮于表面的配置堆砌,而是能否將尖端科技轉化為可感知的駕駛樂趣,用匠心工藝構建長周期的品質保障,最終實現(xiàn)從“高性價比”向“長周期價值”的跨越。
以“駕趣”重塑電動價值坐標系
當前的電動車市場,往往將“智能”與“豪華”簡化為冰箱、彩電、大沙發(fā)的可視化配置堆砌,然而,廣汽本田P7的產品設計,卻將我們的認知拉回到了“累了啟動智能,快樂交給駕趣”的駕趣觀。
這本質上是對電動化時代“人車關系”的重新思考:當智能駕駛成為標配,真正的差異化在于如何保留甚至是強化駕駛本身的樂趣。
要知道,廣汽本田P7的駕趣基因源于本田76年的造車哲學,以及其所搭載的“云馳架構”?!霸啤贝碇悄?、新科技,“馳”象征強勁性能與靈活操控,組合在一起就是“科技賦能駕趣、智能與動感兼具”。該架構也絕非簡單的造車平臺,而是一套融合智能與性能的完整體系,包含了智艙、智駕、車身、底盤、以及懸架等。
基于此架構,廣汽本田P7搭載了全新開發(fā)的“三合一”高功率電機,電機單體最高效率97.5%,控制器單體最高效率98.5%,并且提供單電機后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動力供用戶選擇。其中,雙電機四驅動力系統(tǒng)以“前150kW+后200kW”的電機組合,實現(xiàn)了4.6秒破百的澎湃動力。
同時,通過50:50黃金配重比與ADS自適應電磁減震系統(tǒng),將操控精準度提升至百萬級豪華燃油車水準。結合專業(yè)工程師調校的加持,P7的轉向虛位控制在1.2°以內,高速過彎側傾抑制能力比同級車型提升30%。這種“指哪打哪”的極致操控質感,正是本田“技術控”精神在電動時代的延續(xù),也是P7能夠讓駕駛者盡享操控樂趣的精髓所在。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廣汽本田P7的駕趣體驗并非以犧牲能效為代價。它搭載了寧德時代和本田高標準定制的90度高能量密度三元鋰大電池,結合智能熱管理技術,可以做到CLTC工況下650KM續(xù)航,折合每度電可驅動車輛行駛7.2km,且無懼嚴寒與高海拔,即便是在-30℃的極寒環(huán)境下,仍能保持86.8%以上的容量,確保續(xù)航與動力的穩(wěn)定性。
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的技術平衡,恰恰反映了廣汽本田對于“技術普惠”的深刻理解:只有將尖端科技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才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真正意義。
顯性配置與隱性品質的雙重價值躍升
當一部分新車進攻豪華車市場,意圖憑借浮夸的視覺刺激與配置堆砌吸引用戶注意的時候,廣汽本田P7已經悄悄來到了next level,拒絕配置內卷,圍繞用戶的真實需求,通過顯性配置與隱性品質的雙重價值躍升,樹立起豪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值新標桿。
一方面,在用戶看得見的顯性配置上,廣汽本田P7通過更顯高端的設計和用料,直觀地展示出它的豪華。比如,P7的整體造型設計采用獨樹一幟的機甲風,打造出寬體低趴的轎跑造型,它通過線條的“凌厲感”,給新能源產品千篇一律的“圓潤”設計畫上一個終止符;V型隱藏式門把手,可以直接彈開,在實現(xiàn)美觀、降風阻的同時,解決了冬季冰雪封門的行業(yè)痛點;車身漆面采用高耐性持久透亮2K清漆工藝,相較于傳統(tǒng)1K的清漆工藝,漆面質感更通透、漆面厚度提升57.8%,耐酸性提升97%。這種品質上的保障,正是對廣汽本田“長周期價值”的最好詮釋。
還有,內飾設計同樣體現(xiàn)了廣汽本田對“豪華”的重新定義。單電機版采用皮質漸變打孔座椅,帶來高級的視覺效果和透氣舒適感;雙電機版則升級為羊絨般親膚質感的仿麂皮打孔座椅,提升精致豪華感,又具備更高的親膚度;1.85㎡超大天幕,引入新的結構技術以及調光功能,能夠有效隔絕99.9%以上的紫外線,解決了天幕防曬隔熱的難題;16個BOSE揚聲器,包含12高性能揚聲器+4個為前排座椅設定的頭枕揚聲器,實現(xiàn)主駕私密通話與全車環(huán)繞音效的無縫切換;三塊大屏+AR-HUD無縫一體化,以及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lián)系統(tǒng),不僅提升了車內的科技感,更為用戶帶來了便捷、智能的交互體驗。
這些配置的背后,是廣汽本田對用戶場景的深度洞察與理解:豪華不是堆砌,而是讓每一個設計都著眼于用戶生活品質的提升。
另一方面則是滲透于看不見的品質細節(jié)中,尤其是對于安全領域的把控。廣汽本田P7使用980MPa以上的高強度鋼材作為主要車身骨架,車身高強度鋼占比高達68%,其中熱成型鋼占比高達25%,車身整體結構的扭轉剛度達到了4萬?!っ?度,獲2024年CCB中國十佳車身稱號;全系標配13安全氣囊,并設置超高速自動斷電機制,如果發(fā)生碰撞,氣囊彈開后1秒內自動切斷電源,遠超國家標準60秒的要求,大幅降低短路和電擊風險;還有,Honda研發(fā)的三級限力LLDS遞減式限力安全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乘員在碰撞中的傷害,確保乘員得到最安全的保護。
在用戶最為關注的電池安全方面,廣汽本田P7也做到了堅持最高安全標準。從低溫適應性、結構防護、電氣安全管理三個方面,打造行業(yè)領先的電池安全解決方案,其中,電池包采用12000噸一體化壓鑄鋁合金制造,在輕量化的同時,能有效抵御外部沖擊。
主動安全方面,廣汽本田P7則通過智能制動性能、電子后視鏡、車內智能監(jiān)測三大技術,盡可能地去做提前預警和智能干預,避免事故的發(fā)生;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DESS駕駛員異常應對系統(tǒng)、FCTW穿行先知、EW離車安全預警等5大升級點,還有,高速領航輔助和智能泊車輔助等功能可以選配,最大限度地提升用車安全性。
另外,在產品上市之前,廣汽本田P7針對100%重疊正面碰撞、正面偏置碰撞、側面柱碰、IPU刮底/底部碰撞等多項重點安全項目,展開了持續(xù)27個月、5個大階段的整車試驗,總計測試驗證了402臺整車和白車身,遠超行業(yè)平均標準。這些冗余的安全考量,正是廣汽本田對用戶生命安全的極致尊重。
從“高性價比”向“長周期價值”跨越
總體而言,在新能源汽車的激烈角逐中,廣汽本田P7以創(chuàng)新者之姿重新定義了豪華新能源座駕的標準。它巧妙地融合百萬級燃油車的卓越駕控質感與電動車的高效節(jié)能優(yōu)勢,在設計、用料、以及安全冗余等方面,更是對標豪華品牌,做到了極致。
可以說,廣汽本田P7帶來的不僅是一臺車,而是一種高價值的全方位出行體驗。而它的售價,更是點睛之筆,讓這份高價值感知,實現(xiàn)了從“高性價比”向“長周期價值”跨越。
具體而言,僅需19.99萬-24.99萬元,消費者便能輕松擁有豪車級的駕乘感受,這一極具競爭力的售價,讓P7得以在同級別的豪華電動車中強占鰲頭。
這足夠親民的價格背后,也是廣汽本田對“技術普惠”理念的深刻踐行。憑借成熟穩(wěn)定的供應鏈體系和精湛卓越的制造工藝,廣汽本田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精準控制成本,才能將更多價值回饋給消費者。
還有,多項“限時免費”或者“限時優(yōu)惠”等一系列用戶權益的前瞻性布局與精心打磨,以及“不同、不暈、不累、不懸、不糙、不卡、不慌、不怕”的八大產品價值,帶給廣汽本田P7不止是“高性價比”的短期標簽,而是聚焦于為用戶提供貫穿車輛全生命周期的“長周期價值”,同時,也在變相地告訴廣大用戶,選擇P7,就是選擇有保障的未來。
據(jù)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介紹,1999年是雅閣(參數(shù)丨圖片)上市的時間,廣汽本田P7選擇19.99萬元的起售價,有紀念雅閣的意義存在。
而從雅閣到P7,改變的是動力形式,不變的是廣汽本田對“用戶思維”的堅守。廣汽本田P7的到來,也標志著電動車市場從“參數(shù)競爭”向“價值競爭”的轉型。
它以廣汽本田獨有的“駕趣觀”為紐帶,將本田的運動基因與智能科技完美融合,既保留了燃油時代的駕駛樂趣,又賦予電動車更人性化的靈魂;在安全與豪華層面,廣汽本田P7更是通過“顯性配置”與“隱性品質”的雙重躍升,重新定義了電動時代的豪華標準;同時,伴隨著從“高質價比”到“長周期價值”的跨越,廣汽本田P7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買得起、用得久、開得爽”的最優(yōu)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