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谷雨前,氣溫逐漸回升,鳳凰鎮迎來春茶開采的最佳時節。連日來,茶企及時組織茶農搶抓農時采收今年的首茬春茶,無人機頻繁穿梭于茶園上空,忙碌地運輸著鮮葉與物資,讓春天的第一抹新綠搶“鮮”上市。
走進烏崠村,層層疊疊的綠色令人陶醉,茶樹泛著嫩綠的茶芽,淡淡清香隨著云霧在山谷間彌漫。烏崠山的古樹資源豐富,古茶樹樹高又茂盛,采茶工們挎著茶簍穿梭于茶樹間,熟練地架起梯子,輕輕攀上枝頭,將一顆顆嫩綠的茶芽收入茶簍。
茶農 文翠花:摘茶需要注意不能捏太多個,三葉要留一葉,下午的茶質量會好一些,正常是十點之后茶的質量好一些,大概十點摘到下午四點,如果天氣不好,三點就收工,下雨就不能摘了,沒有質量。摘茶都要用梯子,老叢樹摘茶非常困難,非常費工夫,各方面都要注意,不能隨便摘。
潮州市茶農協會副會長 獅頭茶業有限公司經理 黃振明:采茶工大體都是福建、江西為主。采到五月份,四十五天左右。高山茶一年摘一次,低山一年是五次左右,春茶質量好,烏崠茶口感滋味不一樣,樹齡比較老,年內比較干旱,產量減產,但是價格提升了。
記者 邱詠:在茶葉采摘過程中,無人機也來幫忙了。受限于山區道路條件,以往采摘下來的茶青都是通過人工背送下山,耗時至少40分鐘。而現在,無人機只需兩分鐘就能將茶青運送至攤青處,實現鮮葉“快運”,最大程度保留茶的原香。
在茶園山頂,當對講機傳來山下的傳喚聲,00后返鄉大學生韋鎮輝便開始熟練地操控著手中的農業無人機,裝吊,起飛,載著滿滿茶青的無人機便“翻山越嶺”,在接收點穩穩下落,工人立刻將剛采下的茶青裝運上車,整個過程銜接有序,一氣呵成。
無人機“飛手” 韋鎮輝:這個飛機是大疆T70,可以載重100多斤左右,平時可以載茶青,比如說到飯點了,還可以載飯過去。不僅可以吊運,還可以噴藥、播肥,大部分農業功能都可以。高山要因地制宜,吊運茶青是最優的,沒有無人機之前都是老一輩開摩托車,人力扛,開貨車去裝,多多少少路上那些石頭會磕絆,會影響茶的質量,口感不怎么好,也有點危險,摩托車都得繞路走。無人機不一樣,就可以直線飛行,免去不必要的繞彎,更好的是飛行過程中不會磕磕碰碰,直接過來,零碰撞,質量相對高。我現在每天都在這里,工作了一個多星期,天氣好的話可以就很多趟,二十多趟以上,不好的話可能就十多趟。
對于鳳凰鎮的茶農們來說,無人機不僅是一個高效的運輸工具,更是傳統茶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象征。它讓古老的茶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也讓年輕一代看到了茶業發展的新方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到家鄉,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投身到這片充滿希望的茶園, 讓鳳凰單叢茶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無人機“飛手” 韋鎮輝:我現在23歲,我讀的專業是無人機專業,也是比較感興趣。去年我去上培訓班,現在也是持證上崗,有證飛行。無人機運用是一個質的飛躍,完美解決運送茶青的問題,更容易制作出新鮮優質的茶葉。我專門去外省考了個教研員,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教其他人開無人機,是一件令我很快樂的的事情。無人機也是一個開頭,我們要引進更好的機器,完美解決制茶方方面面的問題,讓鳳凰單叢茶實現高質量發展。
采購商 洪潮雄:非常好,科技助農,減少人力物力,有效把茶青第一時間送到制茶的工廠,中間減少時間,減少茶的碰撞和損傷,有效把握茶的質量。鳳凰茶不僅是在潮州地區,省外也認同潮州鳳凰單叢茶,我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銷售,國外也有親友來買,大家評價都是非鳳凰茶不可,鳳凰茶很香,不愧是茶中香水,銷量也逐年增長。
原創文章,版權歸潮安融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記 者:方博 蔡偉雄
本期編輯:林思彤
執行編輯:王 曉丹
編 審:劉俊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