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大亞灣畔。
一座綠色石化園區與碧海青山相依。
近日,中建安裝承建的
惠州港荃灣港區公用液化烴庫項目
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完成,
消防水罐、球罐和動靜設備安裝完工,
正處于管道安裝、建筑裝飾裝修大干階段。
全力沖刺5月30日變電所受電關鍵節點。
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項目位于惠州港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占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
石化工程公司負責建設廠前區、
主罐罐頂鋼結構與管道、4臺LPG球罐、
跨海管廊及相關輔助設施等。
建成后可共儲存24萬立方米液化丙烷、丁烷,
助力惠州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夯基提質 數智賦能
項目所處黃毛洲四面臨海,
廠前區在海水侵蝕沖刷下,
土質松軟,巖石風化嚴重,易發生沉降。
為讓儲罐穩穩矗立,
項目團隊因地制宜,創新采用
全套管360度回轉鋼護筒施工技術,
將鋼護筒旋轉并貫入土層后,
向地基注入混凝土,
讓儲罐基礎站立于深層巖層之上,
待澆筑完成后拔出套管,進行承臺施工,
相比傳統旋挖成孔澆筑方式,
大幅提升樁基澆筑效率及質量。
項目中的丙烷、丁烷低溫儲罐罐高43米,
直徑72米,罐容12萬立方米,
是大亞灣區罐容最大的單臺儲罐。
龐大的體積讓直接安裝變得異常棘手,
團隊據此在罐頂鋼結構和管道安裝方案上,
制定模塊化拼裝、整體吊裝施工工藝,
但新的難題隨之出現,
與以往工程鋼結構模塊相比,
本次模塊外緣不規則、吊裝重心偏離,
團隊引入行業先進的“鋼結構虛擬預拼裝”技術,
以有限元分析、Midas計算模型等數字化形式,
在軟件中進行可視化仿真預拼裝,
核算模塊穩定性,提供加固措施,
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時提升安裝精度。
陸海并進 加速貫通
放眼蔚藍海岸線,
粼粼波光映照著海域工程的建設熱潮,
海水取排水裝置是其中的熱源系統,
低溫原料與海水進行熱交換,
以此達到客戶所需溫度。
然而海水漲落潮流速、涌浪等情況
都會對管道安裝造成影響,
項目團隊采取“結構預制+水上沉管”流程,
取排水頭部結構預制與起重船吊裝有序推進,
排水鋼管焊接、防腐、沉放一氣呵成,
結合GPS定位系統、水下攝像、
水下人工復核等手段拉滿安裝品質,
為庫區裝置蓄足源頭活水。
碧波之上,跨海管廊向浪濤深處挺進,
如何讓其在穩固承載原料管道重量的
同時抵御海浪的沖擊,
成為橫亙在團隊眼前的問題。
正式建設前的試驗樁承載力測試成為破局關鍵,
原定“堆載法”超出平臺承壓能力,
“錨樁法”附加成本高,經過反復模擬演算,
項目團隊改用“自平衡法”,
在試驗樁內部預埋荷載箱,
加壓產生“上頂”“下壓”雙向推力,
測量位移量并構建與施加壓力的關系圖表,
順利得出極限抗壓承載力數值,
為跨海管廊“破浪前進”打下堅實基礎。
品質護航 共赴新程
項目依海而建,常遭受惡劣天氣襲擾,
大風、高溫、雨水頻發,
對現場施工造成極大阻礙,
危及現場施工安全,
項目經理帶領成員反復勘探,精準布防,
暢通“場外+場內”排水脈絡,
對臨時設施、材料堆場進行加固,
制定極端天氣下應急預案,
實現在暴雨情況下生產進度不受影響,
同時創新實施網格化安全管理責任制,
每月評比項目“行為安全之星”,
獲業主“安全生產管理優秀單位”表彰。
憑借惠州港荃灣港區公用液化烴庫項目
打下的品牌口碑,
項目團隊以現場帶動市場,
在惠州港繼續承接了
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液體散貨碼頭、
連通中海殼牌管線兩個項目,
目前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液體散貨碼頭項目
正進行綜合樓內部裝修工作,
全力沖刺交工節點,
連通中海殼牌管線項目
正處于緊鑼密鼓的籌備過程中,
三者將共同串起荃灣港區綠色石化產業鏈。
項目團隊將繼續堅持精準服務、
品質建造理念,主動靠前,
以優質履約不斷延伸合作鏈條。
低碳轉型,綠色發展。
中建安裝將聚焦能源化工核心主業,
持續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助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為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
貢獻安裝力量。
(中建安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