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比亞迪正以令人瞠目的“技術降價”策略重塑行業規則。
當其他車企將新技術作為溢價籌碼時,比亞迪卻反其道而行,技術越尖端,反而價格越親民。
2025年3月17日,比亞迪超級e平臺技術發布,全球首個量產1兆瓦閃充技術、3萬轉超高轉速電機、全域1000V高壓架構三大尖端科技同時亮相。
而且這些技術沒有停留在PPT階段,而是直接搭載在預售價格為27萬起的漢L和唐L車型上。
一個月后,正式上市的漢L EV起售價來到了21.98萬起。
正式售價不光比預售價便宜了5萬元,而且發布時承諾的技術全系均已標配,與許多車企的“期貨式”技術宣傳形成了鮮明對比。
漢L EV不光全系支持1兆瓦閃充技術,還配備了激光雷達支持天神之眼B輔助駕駛,同時搭載全球首款量產30000轉電機。
雙電機四驅版系統的漢L EV,總功率更是高達810kW,約1100匹馬力。
這樣的性能表現,過去在傳統豪華車領域消費者往往需要付出百萬級成本購買,而比亞迪卻將技術下放至20萬級車型,讓馬力不再值錢。
更關鍵的是,漢L和唐L車型的技術下放,并不是比亞迪首次做出的“技術平權”決定。
事實上此前發布的仰望U7便是一次嘗試,62.8萬的起售價,搭載了云輦-Z智能懸浮底盤、四電機驅動系統、2.0T水平對置發動機等頂尖技術。
全套頂尖技術加持的仰望U7,一度讓外界認為這款車的定位即便不是百萬級,也不會低于80萬,但最終比亞迪將價格定在了62.8萬元,相比市場預期幾乎是腰斬的水平。
雖然這個定價依然是普通消費者買不起的水平,但可以看出一點,就是在比亞迪眼里,一些“捅破天”的新技術,根本就不值錢!
為什么被其它車企視為核心競爭力的新技術,放到了比亞迪這里,就變得不值錢了呢?
在比亞迪看來,新技術并非不值錢,恰恰是因為很值錢,就更應該推行“技術平權”。
一些廠商投入資金研發出新技術,然后通過新技術劃分階層,將配備新技術的車型價格定得高高在上,普通消費者連準入門檻都跨不著,喪失了技術存在的意義。
而比亞迪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發布量產了一系列新技術,并將新技術用在了親民車型上,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新技術,也讓不計成本投入的技術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除了推行技術平權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規模效應與垂直整合的雙輪驅動。
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427.21萬輛,連續三年穩坐中國新能源市場頭把交椅。
這種規模使比亞迪將研發成本攤薄到了極致,2024年單車研發費用已降至1.27萬元。
同時比亞迪還建了從電池原材料到功率半導體、從電機電控到整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擺脫了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也掌握了一套絕大多數車企難以復制的全產業鏈優勢。
而比亞迪今天取得的這一切成就,都是得益于多年來源源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
2024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高達542億元,比特斯拉多投入了219億元。
但憑借規模優勢,比亞迪的這些投入均轉化成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也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支持與認可。
所以在我看來,比亞迪發布的技術越來越強,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并不是因為技術不值錢,而是比亞迪正在策劃一場深層次的技術產業革命。
通過將尖端技術快速普及化,比亞迪正在改寫汽車行業的競爭規則,汽車行業正在從豪華品牌的“技術溢價”模式,轉向比亞迪推行的“技術平權”路徑。
未來比亞迪的這一模式將更深層次地改變消費者的價值預期,還將重塑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分配邏輯,其影響已遠超企業自身范疇,將成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