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華泰化工集團副總經理楊鵬昆,拿到了山東省關于華泰化工25萬噸工業廢鹽資源化利用項目批復的窗口指導意見,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作為一家氯堿化工企業,華泰化工每年會產生近20萬噸工業廢鹽,廠區里堆積如山的“廢品”,如今成為了一座亟待開發的金礦。
近年來,東營經開區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協同,推動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了更好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華泰化工自主研發高溫催化氧化處理技術,可將工業廢鹽變廢為寶。然而,這樣一個好項目卻一度陷入停滯。
“市場前景很好,就是因為我們有市場、有技術,但是這個項目缺少碳排放的要素指標,遲遲無法上馬,只能干著急。”楊鵬昆說。
東營經開區聞訊后,立即在全區范圍內尋找碳排放指標,最終把目光瞄準了正在開發的地熱資源。據悉,作為清潔能源的地熱資源,經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核認定后,其釋放出的碳排放指標,可以用于工業項目的置換。
“按照1∶1.1的比例,我們為華泰化工這個項目尋求到42萬噸碳排放量的替代指標。在省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不到2個月就拿到了窗口指導的批復文件。”東營經開區經濟發展部發改工作方向負責人周志偉說。
東營經開區探索的新方法、新路徑,畫出“變廢為寶”的閉環。來到東營經開區的龍津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廢舊葉片資源回收利用車間,只見機器轟鳴聲中,幾十米、上百米的龐然大物,經過分割、粉碎、篩分、擠出、冷卻等十數道工序后,搖身一變成為一塊塊長約2米、寬約1米的板材。
據悉,風力發電機巨大的葉片,長達上百米、重達數十噸,主要成分為熱固性復合材料,造價高昂且難以回收利用。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廢棄風電葉片的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成為世界性難題。
該公司總經理張國鵬告訴記者,制造葉片的復合材料極其堅固,且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回收利用難度非常大,破碎填埋、焚燒處理是國內外普遍做法,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也造成環境污染。“我們建設完成了國內唯一一條退役葉片制備填充母料的產線,1萬噸廢舊葉片經過自主研發的工藝處理,加入其他材料合成后,可產出3萬噸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模板,這種模板可替代傳統木模板,周轉次數高、單位成本低,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實現了廢棄風機葉片循環再利用,補齊了風電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后一環。”
看似無用的廢物,置于另一個循環中就是有用的“寶貝”,固廢處理市場有著巨大發展空間。“吃”進去的是廢渣,“吐”出來的是鉑、鈀、銠等貴金屬,這些都發生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貴研資源環保科技(東營)有限公司貴金屬二次資源綠色循環利用基地項目中。
走進該項目基地,新建成的車間里,內部裝修、設備進場安裝均已完成,工人們正緊張進行設備調試,為4月份投產做好充分準備。
“該項目作為稀土催化產業鏈關鍵節點項目,致力于打造北方地區最大的貴金屬循環利用基地。”東凱新材料(空港)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民說。
東營是全國最大的石油煉化集聚區,每年產生的失效貴金屬催化劑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項目實施可實現石油化工失效催化劑的就地循環利用,實現“變廢為寶”。該項目預計貴金屬回收率可達98.5%以上,產品純度達99.95%以上,關鍵技術指標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