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王 聰 本報記者 楊沙沙 丁雅梔 尹野平
編者的話:在中國領導人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環球時報》記者實地探訪由中企承建的吉隆坡106交易塔,見證兩國從基建到科技合作達到的“新高度”。2024年,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貿易額達2120.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標志著兩國合作邁上新臺階。同為亞太重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馬在綠色能源、電動汽車、數字技術等新興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對中馬在新興領域、未來產業方面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圖片說明2: 在吉隆坡舉辦的一場活動中,一家中國公司向公眾展示其開發的聊天機器人。 (視覺中國)
圖片說明3:吉隆坡106交易塔
圖片說明1: 在中國汽車制造商支持下,首款馬來西亞國產電動車于去年12月在吉隆坡發布。 (視覺中國)
馬來西亞人生活中的中國科技元素
矗立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區的106交易塔,高達452米,是當地最高的建筑之一,已成為當地地標。站在105層,吉隆坡的美景盡收眼底。除了風景,這座超高建筑,也是見證中馬兩國合作趨勢的最好視角。
106交易塔由中國建筑馬來西亞有限公司歷時3年左右建成,在建設過程中就以“三天一層樓”的“中國速度”備受當地人關注。“因為位置很好,大家每天都能看到變化,所以整個馬來西亞都很關注,覺得不可思議。”中國建筑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禕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106交易塔有的不止是速度,還有高度。“這是目前中企在海外建設的最高樓之一”。黃禕棟表示,106交易塔項目正是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馬方的市場需求而成功落地。
在建設工程中,106交易塔是中馬在建筑領域合作的典范之一,投入運營后,它正在見證中馬合作的“新高度”。走進106交易塔的大廳,除了非常強烈的現代感,《環球時報》記者還深刻感受到其十足的科技感。在大廳右側,有一個巨大空間,上面標識中“5G”字樣格外亮眼。“這是一個5G技術的體驗區,”在106交易塔負責市場營銷的佩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5G等新興科技正成為中馬合作的重點領域,也是合作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這在106大廈里也有生動體現。據佩佩介紹,目前多家中國科技企業已入駐106交易塔,其中就有華為以及螞蟻集團。此外,還有涉及衛星等領域的企業。
在馬來西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很多中國高科技產品。馬來西亞媒體人藍志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本人有一臺大疆無人機、現在幾乎每天都要訪問DeepSeek、上下班開的是寶騰汽車。據介紹,這個馬來西亞民族汽車品牌是由浙江吉利和寶騰聯合生產,吉利控股曾收購了寶騰49.9%的股份。除此之外,中興、華為等品牌也是藍志鋒及其朋友們都熟悉的中國科技企業品牌。
據藍志鋒介紹,今年春節,DeepSeek火爆“出圈”在馬來西亞也引起廣泛討論。“之前,我們只能使用ChatGPT,DeepSeek出現后,又多了一個選擇,且DeepSeek是免費的,這是很大的不同。”
對于中國科技領域的前沿成果,馬來西亞各界一直非常關注。據媒體報道,馬來西亞科技創新部部長鄭立慷2022年上任以來,加強了馬來西亞企業和中國科技公司的互動,推動一些合作項目的落地。鄭立慷曾多次到訪中國,對于深圳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鄭立慷記憶深刻,并希望在馬來西亞也能打造一個像深圳一樣的經濟特區。在藍志鋒看來,有政府政策的鼓勵,加上馬中雙方的合作,馬來西亞未來科技的發展會有一個相當好的勢頭。
藍志鋒向記者表示,得知中國領導人訪問東南亞,且馬來西亞是三個目的地之一,不僅政府高度重視,民間也有非常熱烈的討論。馬來西亞老百姓都知道,中國是經濟大國,馬來西亞距離中國地理位置不遠,有一個睦鄰友好的國家作鄰居,對馬來西亞以及對東南亞地區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簡單說就是“大家能互惠互利、和氣生財”。
從5G到人工智能,中馬新興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在新興領域,馬來西亞期待能向中國“取經”。“馬來西亞本身不是一個科技強國,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在高科技領域,中國是馬來西亞一直以來迫切想合作的對象。”藍志鋒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想通過參考其他國家案例,來縮短學習過程,而中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對象。”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城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正紛紛加快在馬來西亞市場的布局。例如,比亞迪在馬來西亞設立了銷售和服務網絡,計劃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奇瑞與馬來西亞當地的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長城汽車則計劃在馬來西亞建設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其在東南亞市場的份額;中國吉利與馬來西亞寶騰汽車正攜手打造馬來西亞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谷,這里將成為東盟新能源汽車和先進技術的研發制造中心。中國車企的進入,不僅為馬來西亞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電池制造、充電樁設施建設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在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領域,中馬合作也展現出新維度。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團隊曾在去年暑假以及前年的春節兩次前往馬來西亞進行調研,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年來,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當下該國正在推動第二個5G網絡的建設。近日,馬來西亞運營商U Mobile正式確認華為與中興成為其國內第二個5G網絡建設的設備供應商。
人工智能領域,4月初,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直屬企業北投信創集團與馬來西亞MYEG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并運營中國—馬來西亞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同時,中企在馬來西亞設立的研發中心和培訓機構,也為當地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
葛紅亮表示,隨著馬來西亞高科技生態園的建設推進,中國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也將在東南亞找到廣闊的市場空間。“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對掃地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需求很大。”
采訪中,藍志鋒中文說得非常流利。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家庭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中文,“他們學習中文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中國、讀懂中文、會講中文,日后能夠跟中國有更多的交流互動,也包括生意上的往來”。
產業園期待引入中國未來產業
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浪潮,中馬合作正在開辟新局面。4月11日,深圳產業出海聯盟與馬來西亞有關方面簽署了金額達220億美元的《中馬國際高科技生態產業園協議》。該產業園將落戶馬來西亞的雪蘭莪州和吉打州,致力于推動當地的高科技發展,引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等未來產業。
“希望中馬國際高科技生態產業園能成為中馬高科技產業合作的創新高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經濟聯絡中心副主任劉景華表示,希望該項目成為中馬高科技產業合作的創新高地,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企業跨境發展模式,為更多中國企業 “走出去” 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我們熱忱歡迎中企到馬來西亞投資,同時希望中國企業落地生根。”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外,我們期待中國能把電動汽車產業鏈也帶到馬來西亞。此外,中國稀土開采技術也是馬來西亞非常希望引進的。其他領域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項目也歡迎中企前來投資。中國的大市場給馬來西亞農產品及電子電器產品提供了很大市場空間。馬來西亞企業應該把握住中國在電動汽車與數字經濟方面快速發展的機遇,并與中國企業一起成長。”
馬來西亞國際商務促進協會秘書長方淑華在消博會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的合作潛力巨大,馬來西亞優質的原生態食品能填補中國市場上的部分空缺,中國的無人機等高科技技術值得馬來西亞企業學習。
葛紅亮表示,馬來西亞的市場優勢在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大,且近年來中國在馬來西亞的制造業投資規模也較大。馬來西亞的市場優勢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機會。此外,馬來西亞對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也在加強,例如拉曼大學成立了相關學院,培養數字經濟人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也讓東南亞國家看到了合作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