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球衣飛赴緬甸曼德勒震區,救出被困125小時司機
4月15日晚,在中超第7輪深圳新鵬城主場3∶1戰勝長春亞泰的比賽現場,深體天藍色的看臺上有一小片紅色的區域。這不是客隊球迷區,而是新鵬城俱樂部給“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專門準備的看臺,紅色的著裝是他們的救援制服。剛剛從緬甸震區救災歸來的楊超接受了新快報記者的專訪,他說:“我沒那么多英雄情結,只是想多傳播正能量!”
■楊超就是穿著這件球衣前往緬甸救災。
■4月15日,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受邀到深圳市體育場看球。
●穿著中超球衣赴緬甸救災
“新鵬城球衣就是深圳的名片”
3月28日下午2點,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發生里氏7.9級地震。地震的消息傳來,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就立即在內部討論去前線救災的事宜,報名參加的人有20多個,包括44歲的楊超。“下午5點,我們就確定了第二天前往緬甸救援,但在去之前,我也定好了要去深體看比賽,這是新深體的首秀,也是新鵬城今年的第一個主場,得去。”楊超說。
賽季前2輪,深圳新鵬城一勝一負,第3輪在剛剛重建好的新深體亮相,球迷都充滿熱情。這場比賽,一共吸引了31205名觀眾到場觀戰。遺憾的是,深圳新鵬城在主場3∶4負于“升班馬”云南玉昆。楊超說:“我覺得,如果再有一點時間的話,新鵬城是有機會把比分扳平的。”
來不及對失利感慨太多,楊超趕緊回家收拾行李。因為個人行李只能是一個背包,所以除了帶上必要的私人用品之外,楊超只帶了兩件T恤——包括看球時穿的那件天藍色的新鵬城球衣。楊超解釋,帶球衣去基于兩點原因,“我帶的兩件T恤都是快干衣,球衣符合快干的特點;另外,我認為球衣也是城市名片,新鵬城球衣就是深圳的名片。”
3月29日,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的23名隊員帶著一條搜救犬和超過1噸的救援物資從寶安機場啟程。由于沒有直航,隊員們只能先飛到泰國首都曼谷,然后轉機飛往緬甸舊都仰光,從仰光起飛再經停內比都(緬甸新都)才抵達曼德勒。盡管深圳救援隊一路上馬不停蹄,但到震區時,已經是當地時間3月30日上午9時。
●救出被困125小時受困人員
“創造國內救援隊境外新紀錄”
緬甸時間和中國時間有1.5小時的時差,但用楊超的話來說,救援隊向來是沒什么時間概念的,救援必須馬上開始。深圳救援隊在抵達災區后立即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在確定后勤人員之后,15名救援隊員分成了三個小組,按批次實施前線救援。
由于英語流利,楊超在前線做信息聯絡員,“我們要和許多不同國家的救援隊交流,特別是前方救援時,我們要一直保持溝通。”
■楊超在曼德勒的災區協助其他救援人員勘察情況。
楊超有著豐富的救援經驗,但緬甸酷熱的天氣和蚊蟲的叮咬還是出乎他的意料。3月底、4月初,緬甸的氣溫已經達到40℃,體表溫度更是夸張到45℃,在這個氣溫下的救援作業難度倍增,隊員們穿著防護服、戴著頭盔和手套,很容易呼吸困難和缺水中暑。
此行緬甸,深圳消防向深圳救援隊無償提供了兩臺生命探測儀。楊超告訴新快報記者,這兩臺生命探測儀幫了他們大忙。3月30日下午,深圳救援隊就在倒塌的“長城飯店”準確定位到了有生命體被掩埋。隨后,深圳救援隊和俄羅斯救援隊立即商量并確定了救援計劃,“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決定從側面破拆,并于次日凌晨救出了一名35歲的女性。”救援隊當時并不知道,這是一名孕婦。
4月2日,在曼德勒的另一家酒店,深圳救援隊還配合中國救援隊與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救出了一名52歲的男性司機。這名司機被營救出來時已經被困了125小時。“救出被困125小時的幸存者,也創造了國內救援隊在境外救援的新紀錄。”楊超說。
●在災區錄制視頻火爆全網
“沒想過火, 只想傳播正能量”
深圳救援隊的營地在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停車場,救援隊在這里搭建起帳篷,但因為災區條件有限,洗手間和浴室都很簡陋,吃飯也都是以當地食材為主的大鍋飯。“好在國家隊在,我們也有主心骨,無論是出去救援還是回來休息,心里都更加踏實了。”楊超說。
楊超口中的國家隊是“中國救援隊”和“中國國際救援隊”。“我們是社會力量嘛,和國家隊會合后,就聽從國家隊指揮了,統一調配,但在國際救援中,人家就認為我們都是一體的,都是中國救援形象。”
在營地休息期間,楊超也沒忘關心一下深圳新鵬城的戰績。為了表達對球隊的支持,楊超穿著新鵬城的球衣錄了一段視頻。“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緬甸的曼德勒,同時我也是深圳新鵬城的球迷。3月28日深圳新鵬城的主場揭幕戰后,我第一時間來到了救援現場。就像新鵬城的口號(深愛此城)一樣,我希望能為曼德勒盡一份力。”楊超把視頻發給了球迷會的會長,但他沒想到這個視頻很快就傳遍了互聯網。
4月3日起,這段視頻就通過深圳新鵬城俱樂部的官方視頻號傳播開來,并收獲了來自全國各地球迷的密切關注。大家紛紛留言點贊,“正能量球迷”“大愛無疆”“平安歸來”。
提及視頻火爆全網,楊超表示,他在錄制時從沒想過會不會火。“無論是做球迷,還是做救援,都要有一顆平常心,”楊超說,“我沒那么多英雄情結,只是想多傳播正能量!”
●13年來四次參加國際救援
“救援不是靠蠻力,要有技能”
自2012年加入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楊超已經參加過尼泊爾地震(2015年)、印度尼西亞海嘯(2018年)、土耳其地震(2023年)三次國際救援,這是第四次。楊超很感激家人對他的支持,“他們就算不理解,也不會真的問太多,但會反復叮囑我注意安全。”
楊超有一兒一女,已經15歲的女兒情感細膩。去曼德勒的路上,由于沒有信號,楊超的手機長時間收不到訊息,在營地連上Wi-Fi之后,楊超才發現女兒發來了很多消息:“爸爸,你到了嗎”“爸爸,你在干嘛”“爸爸,你要記得睡覺”……直到救出孕婦之后,楊超才來得及發信息給女兒,說剛剛救出了一個阿姨。女兒回復:“爸爸,你真棒!”
看到女兒發來的話,楊超甚至感覺抱愧,他說:“我們出來是幫助別人沒錯,但可能也的確對自己家人的關懷有些缺失,但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希望我的這種行為能影響到孩子,讓他們也能夠成為善良的人,成為愿意幫助別人的人。”
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目前有767人,其中女性占一半,年紀最小的12歲,最大的將近70歲。除了前線救援之外,他們還會做一些安全宣導的社會服務工作。楊超表示,國內的救援隊分為不同級別,深圳公益志愿者聯合會在今年3月剛被廣東省應急部門確定為一級資質(最高級)。“救援不是靠蠻力的,不是有一腔熱血就行,而是必須要具備相關技能,我們這些‘老兵’也要經常參加培訓,去掌握新設備的使用。”楊超說。
●漲知識
加入救援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作為社會公益組織,救援隊對一線救援人員的要求比較高,申請者一般需年滿22周歲。在正式加入救援隊之前,申請者要先學習理論課,同時還要進行體能考核。在專業技能方面,救援隊員要參加城市搜索(地震坍塌)、高空繩索(墜崖)、水域救援(洪災)等方向的專業培訓。只有通過專業培訓,才能夠成為救援隊員。
■采寫:新快報記者 王敵
■圖片: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