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鄭生長】系列報道·鄭州萬科篇
以先行者擔當 樹立“好房子”實踐的萬科樣本
“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今年全國兩會上,“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房地產業邁入品質提升的新階段。
從“有房住”到“住好房”,“好房子”建設成為行業轉型的新賽道,亦是擺在房企面前的一道新命題。
作為房地產業的排頭兵,擁有四十余年地產開發經驗的萬科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好房子 好社區 好服務”三好住宅理念,入鄭以來更從未停止過對高品質人居的探索與實踐,一座座標桿項目為我市“好房子”建設提供了先行樣本。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鄭州萬科多個代表性樓盤,透過其高品質住宅項目的“微視角”,看“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的鄭州實踐。
萬科古翠隱秀實景拍攝
發力產品迭代 匠筑“好房子”
什么樣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好房子”?
在業內人士看來,“好房子”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多樣的、普惠的,應承載不同人群對高品質住房的期待。
作為“產品主義”的先行者、力行者、踐行者,多元的產品迭代和創新持續夯實著萬科的高質量發展基石。從戶型設計到精裝選擇再到細節打磨,萬科正將政策倡導轉化為可感知的人居溫度,以不同人群的切實居住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好房子”建設理念在鄭州落地生根。
在一個不算太大的戶型空間內,如何塑造更多樣的使用功能,切實提升居者的生活品質?這是住宅項目戶型設計中繞不開的需求痛點。在云河錦上、翠灣中城三期等項目樣板間記者看到,萬科的產品進階新思路是:把客廳、餐廳、廚房、陽臺這四個日常家庭公共使用頻率最高的區域進行融合,讓空間共享、互通——推拉門、推拉窗代替了傳統廚房的墻和門,打造可變化、可開放的廚房空間,增強家庭之間的互動性;60厘米×120厘米的大地磚通鋪,進一步增強視覺延伸感;封窗交付、地暖通鋪、無高差設計的陽臺實現視野、采光、空間最大化,減少業主后期改造的成本……以無界感增強品質感,提升幸福感。
當圍繞家庭的購房需求日益旺盛,家庭周期變化是購房者可預見的切實問題。從“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再“到三代同堂”,一個家庭的成長或許在短短幾年之內便會發生,由混凝土搭建的房屋如何隨之“生長”?萬科的答案是:給房子預留未來的空間,以“會成長的房子”滿足居者家庭生活方式的迭代。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鄭州萬科尤為注重戶型的生長性。以翠灣中城三期建筑面積約118平方米4室2廳2衛戶型為例,北向次臥之間、南向次臥與主臥之間均采用非承重墻,可靈活打造酒店式大套房、家庭雙孩兒房、家庭圖書館、游戲競技場等個性化空間,滿足家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需求。
而在云河錦上建筑面積約133平方米4室2廳2衛的四葉草戶型中,先進的“居室平權”理念貼心地照顧家庭周期變化之中每位成員的居住需求,每個臥室都有著舒適的居住尺度,亦為家預留個性化的可能。
作為鄭州萬科的高端產品系,古翠隱秀則引入“墅感大平層”理念,項目建筑面積約252平方米4室2廳3衛戶型采用雙套房、雙陽臺設計,讓家人擁有更大、更獨立的私密空間;全落地窗+客廳大玻璃幕設計讓室內享有約39米的采光面,“拉滿”居住舒適度。此外,該項目與華為全屋智能 5.0 系統深度融合,進一步凸顯“好房子”的“智慧”屬性,帶來美好生活的進階體驗。
萬科古翠隱秀252平方米樣板間
托舉生活理想 營造“好社區”
住房與百姓的生活以及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在新發展階段,房子不僅是一處居所,更承載著市民的美好生活理想。
走訪萬科近年來在鄭州建設的各標桿項目,記者發現:在建設品質居所之外,鄭州萬科愈發注重生活體系的構建、生活場景的營造,將“好房子”的筆觸延伸至“好小區”“好社區”,托舉起“好生活”。
走進云河錦上,溫馨的社交盒子內,不少購房者正圍坐此間,交流購房體驗、分享生活瑣事;擁有千余冊精選書籍的學習盒子覆蓋了全齡學習場景,自習區、深度閱讀區、閱讀分享區等功能分區合理,文化藝術氣息濃郁;運動盒子則動感十足,三合一球館、AI智能健身倉、節奏拳擊等配套設施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燃動生活的別樣激情。
泛會所盒子空間是萬科在云河錦上、翠灣中城等項目中為業主搭建的美好生活場景。區別于傳統社區會所的做法,鄭州萬科將學習、社交、運動等功能一一拆解,采用開放布局,以獨立“盒子”的形式布置于住區之間,每個“盒子”的功能更加專一,既提高了空間使用率,更與社區景觀形成深度互動。
而在古翠隱秀,建筑架空層作為會所功能的補充,承載起創作、閱讀、會客、童趣、棋藝等多元的社區生活場景。半開放性的空間致力于實現建筑與景觀的邊界消融,讓社區生活與自然美景交織。
現代作家林語堂說:“最好的建筑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終了,藝術在那里開始。”
在萬科看來,景觀是社區美好生活體系的重要構成,增強人與景的互動性是近年來萬科項目景觀塑造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實踐之中,不同項目呈現出姿態萬千的園林風情——
在云河錦上,宅園相依的布局手法讓生活場景和自然風景相互滲透,“流動風景中的院景生活”讓人流連忘返;在翠灣中城,幽靜的竹林歸家小徑、推窗可見的河灣、下樓就能喝杯茶的庭院讓度假的松弛感融入居者日常生活;在古翠隱秀,臺地花園層次錯落,水幕景墻潺潺流淌,林下空間鋪陳出“步行綠蔭”的歸家之路,帶來沉浸式游園體驗。
賦能城市向新 共建“好城區”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細胞,是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的微觀基礎。
作為國內先進的“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萬科對“好房子”的探索不只在于一座建筑、一處居所,甚至不局限于社區之內,而是延伸至社區外部的一條條道路、一個個街區、一座座公園,致力于以社區帶動片區,以片區影響城市,推動“好城區”建設。
漫步于萬科·古翠隱秀門前的經二路,兩側的水泥拉毛文化景墻在梧桐樹影的映襯下別具風韻,人行道路、公交站臺、路燈、老舊電箱煥然一新,老街古巷煥發出新生機。雙首層設計的隱秀天地街區成為城市風景中的一抹亮色,商業頂層的空中花園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靜坐、小憩。
徜徉于萬科·翠灣中城三期社區外的不止公園,碧草如茵,綠樹搖曳,童玩沙海、羽毛球場、乒乓球場、騎行綠道等豐富的休閑場景深嵌于自然美景之中,有市民正在此間散步、運動,滿目青蔥讓人心曠神怡。
流連于云河錦上打造的開放式花園街區,街心廣場、林下公園、外擺空間烘托出充滿格調的商業氛圍,精致優雅調性和生活煙火氣碰撞交融,鋪展出城市未來美好生活的絢麗畫卷。
萬科民安雲河錦上實景圖
從社區之內到社區之外,從居住品質升級到生活體系構建,鄭州萬科正用行動詮釋:“好房子”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搭建,更是對生活痛點的深度共情,是對城市向新的責任擔當。它不僅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更是真正落在購房者“心坎上”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本報記者 龍雨晴 張子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