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香港的住房問題時,我們常常會感到震驚和困惑。香港的房價之高,讓窮人只能擠在狹小的“鴿子籠”里生活。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中的大多數卻仍未選擇來大陸謀發展,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回顧歷史,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對香港土地政策的影響不容忽視。當時,土地的開發和供應受到嚴格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香港的高房價問題埋下了伏筆。
如今,香港的房價可謂高得離譜。二十年前,內地的房價相對較為親民,買房對于普通人來說并非遙不可及。然而,當下的香港,二三線城市房價均價超1萬元每平方米,一線城市房價6萬元每平方米都算平常。而香港的情況更是極端,一間小小的劏房,面積僅幾平米或十幾平米,每月租金卻高達數千港幣。甚至連租不起劏房的人,只能去租如“鴿子籠”般用鐵絲網搭的“籠房”。
以本年度香港的住房價格來看,一個9平方米的劏房每月租金已漲到5000港幣,折合人民幣約4000元。這樣的價格在內地的首都北京,都能租到一個地段和大小合適的房子。而且,2017年全港家庭收入的中位數是2.5萬港元,而香港平均樓盤每平方米高達23-28萬港元。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僅能買0.1平方米,想買一個5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42年之久。
香港的知名影星如劉德華、劉嘉玲等人,在香港也不過住著和內地普通人差不多大小的房子。對于普通的年輕人來說,能有個棲身之所就已經不錯了。2020年上半年,香港樓市再度瘋狂,創下了2012年以后房價的最高紀錄。即便房價漲勢洶涌,香港樓市每個月仍有7000宗成交量,2021年上半年,香港住宅的成交量有望突破39840宗。
那么,是誰在承擔香港的高額房價呢?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8年香港千萬富豪總計有51.1萬人,占全港人口的9%,這些富豪人均三套房,夸張的甚至有上百套,富人群體的房源占有量接近150萬套,占據了全港房源的絕大部分,形成了窮人搶破出租房,富人搶好房源的割裂局面。
有人提出,為何香港的年輕人不移居到內地來?歸根結底,大多數香港人沒有選擇這條出路,主要是因為他們舍不得香港。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日常生活與內地有明顯差別。香港人和內地人的生活習慣、語言也不盡相同,他們來到內地可能會面臨適應的困難。
比如,香港的教育體系、醫療體系等都與內地有差異。在教育方面,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在醫療方面,醫療保障制度、就醫流程等也存在區別。這些差異讓香港人對來內地發展心存顧慮。
而且,盡管香港的年輕人在當地生活得很艱難,但他們仍然對這座國際大都市充滿感情。同時,當前香港的房價仍沒有下降的趨勢,這除了房屋規劃建設用地較少以外,也與香港富商不斷抬高樓價以及香港缺乏有力手段干涉房價有關。我們期待未來香港樓市能夠回歸正常,讓更多的人能擁有一個舒適的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