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國曉寧
在聊城市腫瘤醫院,劉運龍正積極投身于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消化道癌早期篩查項目。這一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旨在通過早期篩查發現并治愈諸如食管或胃癌前疾病、早期癌以及腸道腺瘤等早期病變,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4月11日下午,記者在聊城市腫瘤醫院見到了消化內科主任劉運龍,劉運龍正在為下午的手術忙碌。在辦公室里,劉運龍向記者介紹了項目開展以來的具體情況和未來項目發展方向。
免費篩查暖民心
真誠打破“免費陷阱”質疑
劉運龍介紹,要讓百姓接受篩查,首先得消除他們的顧慮,為此,劉運龍團隊在健康宣教時,會詳細說明這是一個全免費項目,并解釋篩查所能解決的問題。“把篩查目的給老百姓講清楚以后,他們的顧慮自然就消除了。”劉運龍說。
目前,該項目采用無痛胃腸鏡進行篩查,能在患者毫無痛苦的情況下,發現消化道內大部分無癥狀的早期病變。劉運龍表示,早診率是衡量項目成效的重要指標,我們排查中早診率能達到50%以上,高早診率意味著更多患者能在疾病早期得到治療,實現治愈。
篩查人群主要聚焦于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在40歲到69歲之間的人群,以及根據流調確定的消化道癌高發地區的居民。為了擴大篩查范圍,聊城市腫瘤醫院借助專科聯盟平臺,將村級和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骨干集中起來進行宣講,讓他們了解政策和篩查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與當地百姓溝通。
醫者“追著”患者跑
拒診單身父親送來錦旗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許多令人振奮的成果。曾經有一位威望較高的村醫,協助醫院團隊進行篩查,查出10多例早期病變,部分患者及時進行了手術切除。還有一位已達進展期癌的患者,通過積極手術治療后康復良好,未出現全身轉移。這些患者出于感激,組織村干部到醫院送錦旗,體現了項目的社會價值。
“之前有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通過早篩項目查出癌前病變,這名男患者離異帶著兩個孩子,靠打工生活,家境不是很好,起初抗拒治療,后來,我就開始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做工作,通過政策講解和醫療知識普及等方法,讓這名患者積極面對,手術很成功。”劉運龍說。
后來,這名男性患者康復后送來錦旗向劉運龍表示感謝,并向劉運龍說:“多虧了劉主任您的堅持,讓我又有信心活下去,拯救了我們的家庭。”
為了確保篩查和治療的質量,醫院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如普通內鏡、放大內鏡、超聲內鏡等。放大內鏡的電子染色功能和超聲內鏡對病變層次的鑒別能力,都為診斷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引進超聲內鏡后,診斷率有了顯著提高。
劉運龍介紹,消化道癌的誘發因素眾多,包括飲食習慣(如高熱、過燙食物、腌制咸菜)、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家族遺傳基因以及環境污染等。劉運龍呼吁,大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ESD微創手術
為早癌患者按下“重啟鍵”
在治療技術方面,醫院開展了20多項微創技術,其中ESD技術(黏膜剝離技術)對早期病變的治療效果顯著。曾有一位患者被發現胃部早期病變,通過胃鏡下的ESD治療,一周后便順利出院,后期復查達到完全治愈。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病情發展成胃癌,不僅治療復雜,還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創傷和經濟損失。
為了不斷提升團隊的診療水平,醫院在做好篩查任務的同時,還會引進新設備,并派人到上級醫院學習。例如,派專人到北京友誼醫院學習超聲內鏡技術,學成歸來后能很好地掌握其原理、操作和診斷治療方法。通過不定期派人輪訓,既不耽誤正常工作,又能提高團隊整體水平。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比如患者依從性參差不齊。部分患者對檢查結果存在疑問,會選擇到上級醫院復診。針對這一情況,醫院會幫助患者推薦上級醫院,并借病理片子供其會診,減少醫療浪費。無論患者最終選擇在本院還是上級醫院治療,醫院都致力于保證早診患者的治療率,這也是國家項目的要求。
劉運龍在采訪中表示,早癌實際上是癌前病變,尚未達到真正的癌。如果能積極治療,95%以上完全可以根治從而避免了發展成中晚期癌癥。醫院在與患者溝通時,會盡力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讓患者了解通過微創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治療后,醫院會定期對患者進行復查,以確保治療徹底,同時檢查其他部位是否有病變。
聊城市腫瘤醫院的消化道癌早期篩查項目,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健康希望,也實現了巨大的社會價值。未來,聊城市腫瘤醫院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篩查和治療水平,為更多百姓的健康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