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結束,我軍成功將敵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然而,在一片歡欣鼓舞的氛圍中,第九兵團上下卻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兵團司令宋時輪更是嚴厲地要求各部進行反思。
27軍副軍長詹大南早就憋了一肚子悶氣,面對上級的批評,他直言不諱地說道,難道上級就沒責任嗎?
詹大南為何會這么說,第九兵團的氣氛為何如此不同尋常呢?
突如其來的使命
1950年,正在南方整訓部隊的宋時輪,被中央的一紙急電召到了北京。
到了地方才知道,他被任命為了志愿軍司令,不日就要入朝作戰。
乍一聽到這個命令,他還是有些驚訝的。因為彼時的第九兵團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解放寶島。但迫于眼下的形勢,這個計劃只能推遲了。
毛主席在接見他時風趣地說,中央不會“遙控”他,派他去朝鮮是用人之長,他的任務是負責東線作戰,對付美陸戰第一師。
彼時在戰場上,我軍在西線有六個軍的部隊,而東線卻只有42軍的兩個師。雖然東線這里不是第一戰場,但位置同樣很重要。
如果這里打得不好,美陸一師就有可能從東邊進入主戰場,對西線的志愿軍形成雙面夾擊之勢,所以九兵團的任務非常重要。
宋時輪收到命令后便立即返回通知各軍,要求他們馬上改變作戰任務,做好戰前準備。
27軍的兩位首長彭德清與詹大南也收到了命令。雖然推遲國內解放的進程有些可惜,但為了保衛國家的邊疆,他們還是堅決地服從了上級的命令。
但沒想到的是,他們入朝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
原本一開始中央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是三個月,方便他們進行換裝,準備物資。
結果還沒到半個月,因為敵情突然發生變化,中央又突然發來指令,要他們立即入朝。
然而,此時的第九兵團別說作戰準備,就連15萬人的棉衣都沒有解決。
但軍令如山,即使再困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艱難入朝
當看到九兵團先頭部隊穿著南方薄冬裝來到火車站時,東北軍區副司令賀晉年當時就惱了:“這樣去戰場,怎么打仗,凍都凍僵了!”
責任心極強的他立即拿出了軍區的所有庫存,湊出了五萬多件大衣、棉鞋,攔路發給了戰士們。
但這點物資依舊是杯水車薪。戰士們就這樣瑟瑟發抖地奔赴了朝鮮戰場。
結果,就在行軍途中,27軍突然收到了聶榮臻元帥的電話,要求他們立即改道,從安東方向入朝。
彭德清與詹大南都有些奇怪,他們不是要去東線嗎?怎么要往西線的方向走了?
經過詢問后才知道,原來就在前不久,敵人調了英軍27旅北上,準備奇襲西線的志愿軍。
由于我軍已經無兵可派,彭老總便急忙致電中央,讓九兵團27軍趕往新義州阻攔英軍,協助西線部隊。
得知戰情危急后,27軍也不再耽擱,立即改變了行軍路線,向安東趕去。
緊趕慢趕了兩天后,部隊好不容易抵達了江邊,但就在這時,27軍又收到了返回國內的命令。
一問才知道,第一次戰役已經結束,英軍也早在一天前不戰而逃了。
脾氣火爆的詹大南有些生氣,但他也明白戰場上這種突發狀況不可避免,所以他又一刻不歇地帶著部隊趕了回去。
但就當他們走到中途時,情況再次發生了變化。
前線傳來消息說,敵軍開始在東線江界調遣重兵。情況危急,中央當即傳令宋時輪,讓他派一個軍直接前往江界,迅速到長津湖地區防守。
宋司令來不及深思,隨即命令剛歸建的27軍改道臨江入朝,執行緊急任務。
就這樣,隨著戰情的不斷變化,上級的命令也一變再變。原本擔任前衛軍的27軍變成了后衛,原本從輯安入朝的計劃也改成了從臨江入朝。
在經歷了幾次奔波后,彭德清與詹大南不免著急起來。
若是按照原計劃行動,他們還是能夠及時趕到柳潭里,接替42軍進行防務工作的。
但現在整個部署都被打亂了,他們也不確定下一步作戰計劃究竟是什么。
就這樣,全軍在一種非常混亂的情況下入朝了。
行動接連受阻
為了抓緊時間,戰士們甚至舍棄了一些糧食和棉裝,準備輕裝急行。
也正因為不了解朝鮮的氣候有多寒冷,導致27軍在入朝時便出現了大量的凍傷情況。
十幾天后,27軍終于抵達長津湖,并隱蔽待命于深浦里一帶。
不久后兵團的作戰命令便到達了:要求80師進攻新興里和內洞峙,殲滅把守在這里的敵軍一個營。而整場戰役則交給80師師長張铚秀指揮。
張铚秀接到任務后也立即進行了縝密的偵查和部署。
結果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兵團部又突然傳來命令,命張铚秀前往26軍擔任副軍長。
原來是26軍入朝前干部并未補足,軍級干部只有軍長和政委,不足以調動那么多部隊,所以只能調張铚秀過去臨時救場。
無奈之下,詹大南接替張铚秀,擔任了80師師長的職務,并擔負起了作戰指揮任務。
但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張铚秀由于走得著急,只對詹大南匆匆交代了一下戰役部署便離開了,敵人的情況也沒來得及細說。
而詹大南還未仔細了解全師的情況時,戰斗便打響了。
底下的團長紛紛過來請示該怎么打,詹大南只能無奈地說:“邊偵察邊打!”
結果,就是因為不了解敵人的情況,我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由于偵察失利,眾人并不知道敵人已經從一個營增加到了一個團,以我軍原本的部署根本難以應對。
眾人便只能一邊摸索一邊調整作戰部署,很多情報都是戰士們拿犧牲換來的。
雪上加霜的是,在作戰到中途時,80師三個團的電話線都出現了故障,詹大南的作戰命令根本發布不出去。
再加上斷糧、冬裝不足等各種問題,等新興里的戰役打完后,80師已經減員六千多人,超過了整個戰斗力的三分之二。
不過幸運的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詹大南指揮部隊成功將美七師的“北極熊團”殲滅在了后浦一帶,創下了中朝軍隊的模范戰例。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鏖戰,長津湖戰役正式結束。
然而戰斗結束后,第九兵團的戰士們卻沒有一點喜色,全軍上下都沉浸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
實在是因為傷亡太大了,光是連以上的干部就犧牲了一百多人。
宋時輪看到傷亡統計報告后又急又怒,當即命令全軍進行檢討。
一時之間,大家多日來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了,紛紛開始爭執起來。
有連干部說道:幾個連上去都打沒了,團長在一邊看著為什么不及時改變策略?
也有團干部開始說下級:偵察工作為什么不做到位,敵人明明是一個團,為什么通知他們是一個營?
而詹大南也沒好到哪里去,他可以說是唯一熟知軍部、師部以及團部各級的行動情況的人,他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上面安排的不妥。
于是他直言不諱地對兵團部進行了批評:仗打成這樣,難道上級就沒有責任嗎?
作為最高指揮官,宋時輪自然也明白,一場戰斗的失利,不是因為某個人或某支部隊,所以他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檢討。
面對下屬的批評,他也并沒有生氣,而是虛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見。
后來在撰寫戰斗經驗總結報告時,第九兵團重點檢討了我方所存在的對敵人偵察不準、各部隊聯絡不暢以及不善于利用地形等多個缺點。
但對于戰績和優點,他們卻著墨不多。不得不說,先輩們這種自我批評的總結方式非常令人敬佩。
1952年9月,第九兵團從朝鮮回國。當車行到鴨綠江邊時,宋時輪讓司機停車。他下車后便朝著長津湖的方向駐足良久。
隨后他便鄭重地脫下軍帽,深深鞠了一躬。據警衛員回憶,將軍在抬起頭時已經淚流滿面……
參考資料:
宋時輪:流著淚離開朝鮮戰場的司令員,華夏經緯網,2021年10月13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