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為AI生成 小英媽媽向我發來了信息
本文字數約:6922 字
閱讀時間約:8 分鐘
本文章節:
01、愛怨交織,相愛相殺,復雜母女關系背后的真相
02、母親的吐槽,令她一想到父親和男性就難受
03、她降低了對家人的期待,專注于自我提升
04、我和Lucy是患者康復道路上的支撐
05、她終于打破了“家族魔咒”,考上名校!
這個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女孩,竟然在高中時被診斷為抑郁癥、雙相障礙、甚至是精神分裂癥早期!
幸好,她最后真正走向了康復,還考上了名校。她是怎么做到的?
最近,我們持續分享患者小英的患病經歷和康復過程,尤其是她接受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病理性記憶的詳細經過。
小英來廣州接受了4次3PT之后,跟剛來時簡直換個人似的。
她以前很拘束、很膽小,第一次面診時甚至不敢看我。明明是10多歲的少女,卻一點青春朝氣都沒有。
4次3PT之后,她胃口好、睡眠好,情緒穩定,還能學習,臉上紅撲撲的,整個人很精神,一看到我和Lucy就笑瞇瞇的,那樣子甜到我們心里去了。
有這樣的效果,我們當然很高興!但其實,她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最好能乘勝追擊,康復的效果會更好、更穩定!
可是,在小英一家人看來,孩子情緒好,生活作息規律,還積極學習,這還不夠嗎?夠夠的了!
她們堅持中止臨床心理干預,先回家試試;我們也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她們一定要留心。
結果,這孩子還真被我們說中了。小英回家后只好了一陣子,然后情緒又開始波動,擅自停掉了藥物,停藥反應差點就挺不過去,還經常跟媽媽發生矛盾。
而小英媽媽的情緒一上頭,哪里還記得什么“自我反省、改變、提升”,開口就罵小英,還打了她。
小英實在扛不住了,她媽媽和姥姥也知道搞不定了,還是再次帶她來廣州接受3PT,希望修復她和媽媽的親子關系。
01、愛怨交織,相愛相殺,復雜母女關系背后的真相
這次小英回來,臨床心理干預的時間不多。我直接省掉了她和我的見面,讓她直接找創傷修復師Lucy。
因為這孩子特別懂事,她的問題大多都不是認知上,而是內隱層面的病理性記憶,只有Lucy的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才能高效地幫助到她。
Lucy本以為小英會跟她吐槽媽媽,因為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很多與父母關系惡劣的青少年患者,他們一說到父母就來氣:
“我煩死我爸媽了!”
“我跟他們待在一起就難受!”
“我爸媽腦子是不是有泡啊?”
但小英不是,她在情緒平靜的時候,換位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都很強。
她說,“我知道我媽媽和姥姥都很不容易,尤其我媽媽,她有很多痛苦的回憶,她也是個病人。
我能夠理解媽媽,我也愛她,但我也會忍不住討厭她。我覺得,是我不能正確地愛媽媽”。
此圖為AI生成
Lucy聽了特別感動!這么懂事、有悟性的孩子,誰不愿意幫她?
那天,Lucy利用3PT深入到小英的內隱記憶層面,精準地“揪”出了4個心理創傷事件。
第一個心理創傷浮現時,小英在腦海里“穿越”回了10歲,大約4年級。
有一次,小英語文測驗沒考好,她跟媽媽解釋原因,但媽媽不聽,還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狠狠地打了她一頓。
她心里萬分委屈,“其實,媽媽不但會打我,有時候還故意誣陷我,然后讓姥姥打我!”
用現在的話來說,小英媽媽是個十足十的“雞娃”家長,而且不講究方法,只要孩子考得不好就打罵、懲罰。
Lucy對這個創傷進行了修復,但她并沒有開始尋找下一個創傷,而是追問小英:
“那次考試為什么沒能考好?媽媽的做法固然不對,但咱們在這件事里,有哪些不足?”
其實這是創傷修復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但要處理患者的情緒、認知、身體感受和回憶畫面,還要積極引導患者學會自我反省,不斷提升自己。
小英說,那次考試沒看清題目,Lucy以為小英是粗心大意,便引導她以后做題學會圈畫關鍵字,審清題目再動筆。
其實,當時小英和Lucy兩人沒溝通好,小英并不是粗心,而是另有原因,這個真相會在下一次3PT時揭曉。
第二個創傷事件的發生時間更早,大約在小英9歲時。小英媽媽的病情出現波動,情緒特別糟糕,對女兒動不動就打罵。
比如小英在家寫作業,媽媽就搬來一張板凳,坐在她旁邊盯著。小英不免有點緊張,結果一緊張,更容易出錯。
眼看女兒頻頻出錯,小英媽媽發火了。只要小英有一個標點符號沒寫對,她就“啪”地甩個大大的耳光,還大聲罵小英不認真。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次,有時小英根本沒犯錯,她媽媽也對她大吼大叫,一巴掌接一巴掌的。
小英的臉頰火辣辣地疼,內心也深深被刺痛了。
她那時還不知道媽媽的悲慘經歷,更不知道媽媽是個病人,她非常委屈,“我明明是媽媽的親生女兒,媽媽為什么不能對我溫柔一點?為什么總是這么粗暴?”
第三個創傷事件發生在小英13歲時。她那時候已經遭受了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所以性格膽小內向,在學校里沒有知心好友。
但她有很多煩心事、傷心事,心里很壓抑。她不想跟媽媽和姥姥說,又沒有聊得來的朋友,那能跟誰說呢?她選擇了跟自己說——寫日記。
她在日記本中寫青春的困惑,寫平時不敢跟媽媽、姥姥表達的不滿和抱怨。這是她釋放情緒的方式。
可是有一天,小英媽媽發現了她的日記本,還擅自打開來看了。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小英媽媽頓時火冒三丈。
她還告訴了小英姥姥,兩個人一起把小英臭罵了一頓,說她是“白眼狼”“沒良心”“不孝”。
還有一個創傷與上面的類似,都是媽媽和姥姥對小英的粗暴教育,不一一贅敘了。
Lucy修復了上面的心理創傷,并引導小英要意識到姥姥、媽媽成長于過去的年代,她們都有認知邊界。而且媽媽是病人,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小英要學會理解她們。
而且,小英媽媽、姥姥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反省的意識,雖然有時還是忍不住回到老路上,但整體來說,打罵已經少了很多了。
小英在這些創傷事件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她要學會自我反省、改變及提升。
02、母親的吐槽,令她一想到父親和男性就難受
這次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后第二天,小英媽媽沒發來喜訊,卻告訴我們小英有點兒不開心,說有個心理創傷被Lucy誤會了。
原來,小英10歲那次語文測試沒考好,并非因為粗心大意沒審清題目,而是因為題目有好多字她沒學過,她看不懂,自然做錯了。
Lucy一聽,馬上意識到這個心理創傷沒有修復好,需要“返工”,她立刻安排時間,讓小英再次接受3PT。
這次見面時,Lucy還跟小英重新溝通了一下,發現她還有另外2個問題:
她一想到父親,心里就非常不舒服,甚至會緊張、害怕;
她看到同齡男生會感到害怕,看到男性的佛像也會害怕。
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小英后續跟男性的正常交流肯定會出問題,影響上學和工作,甚至有可能成為不婚主義者或者同性戀!
一般來說,一次3PT只處理一個問題、或者說一個癥狀,這樣能更精準、更深入,療效更明顯。
但小英當時的情況比較特殊,她這次來廣州的臨床心理干預時間很緊迫,剩下的時間只夠做1次3PT了。
Lucy大膽地決定,那就一次性處理3個問題吧,為了這孩子,值得一試!
首先,Lucy將小英帶回10歲那次考試的創傷情境中,更深入地了解她沒考好的真相。
原來,小英上的幼兒園非常注重英語啟蒙,卻忽視了漢字啟蒙。她上了小學后,英語學得很好,但認漢字比較慢、比較少。
而且,那所小學的語文教學進度非常慢,所以直到小學4年級,小英的漢字詞匯量都非常薄弱。
而班上不少同學在幼兒園就學會很多漢字了,當語文卷子出得比較難的時候,小英看不懂題目里的字,一下子就被其他人拉開距離了,所以考得很差。
找到真相之后,Lucy終于能真正修復這個心理創傷了。
接著,進入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小英一想到父親,心里就很不舒服。
小英還沒出生,她的父母就已經離婚了,她一直跟著媽媽和姥姥生活,幾乎沒見過親生父親。
從小英懂事開始,小英媽媽就經常在女兒面前吐槽前夫,罵他是“渣男”,說他“道德敗壞”,絮絮叨叨地說了很多他做過的爛事兒。
小英本來對父親只是感到陌生,沒太多感覺,但經過媽媽長年累月地“洗腦”,她也變得非常討厭父親。
而且,她從小過得那么壓抑,高中還得病了,她爸爸一直對她不聞不問,所以她一想起來就難受。
至于小英害怕同齡男生,還是跟小英媽媽的經歷和教育方式有關。
小英媽媽本來成績優秀,結果因為壓力太大,高考時腦子一片空白,嚴重發揮失常,沒考上大學,小英姥姥恨鐵不成鋼地罵了她很久。
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小英媽媽那時候就已經快抑郁了。但她遇到了小英爸爸,很快墜入了愛河。她不顧小英姥姥反對,堅決要結婚,還懷孕了。
本來,她以為遇到了生命里的白馬王子,找到了未來的希望,結果孩子還沒出生,她就被拋棄了。
她對前夫恨得咬牙切齒,甚至覺得天下的烏鴉一樣黑,所有男人都沒個好東西!
所以,從小英記事開始,她就不停地告訴小英要跟男生保持距離,“男生接近你,很可能不懷好意,有壞心眼”,并多次叮囑小英一定要晚點談戀愛。
小英媽媽的出發點是對女兒的愛,她不想女兒早戀,影響學習;更不希望女兒像自己一樣被男人傷害,誤了前程。
但問題是她的方法走極端了,幾乎把男性妖魔化了。現在網上有很多人有“厭女癥”,而小英媽媽幾乎就是“厭男癥”!
所以,小英從小就覺得“男同學 = 不安好心”,一旦有男同學接近她,她就害怕。
在小英大約14歲時,班上有一名男生喜歡她,這事全班都知道,有的同學忍不住拿他們開玩笑。
有一次,這個男生在課間偷偷瞄小英,向她示好。小英心里很緊張,板著臉,假裝沒看見,不理會他。
男生的好友看到了,他故意走過去戳了小英一下,又向男生那邊努了努嘴,露出了個很內涵的表情,身邊的同學也留意到了,也跟著起哄。
小英心里害怕得不得了,她不敢看他們,也不敢喝止他們,低著頭,默默地忍受這難堪的一幕。
這件事對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更抵觸同齡男性了!在她感覺里,男生只會給她帶來麻煩,要像躲瘟神一樣躲得遠遠的!
這種心理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這類似于網上說的“異性恐懼癥”。
咱們先不談小英的性取向、以后結不結婚,就只談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如果她以后想繼續讀書,想正常步入社會,就肯定會跟家庭以外的男性打交道。
學校有很多老師是男的,單位里有很多同事和領導是男的,要是她一看到男的就害怕、抵觸,不知道怎么處理與異性的人際關系,那她以后恐怕寸步難行。
Lucy修復了小英對男性感到害怕的心理創傷,那天就已經很晚很晚了,兩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小英對男性佛像感到害怕的問題來不及處理了。
不過,這背后很可能與小英害怕男性,以及姥姥、媽媽迷信拜佛有關。
既然小英害怕男性的心理創傷得到修復了,這個問題也會有所緩解,我們讓小英一家不用太擔心。
03、她降低了對家人的期待,專注于自我提升
這一次3PT之后,小英又跟姥姥、媽媽回家了。
我繼續遠程指導她逐步停藥,她媽媽也繼續給我發來小英的動態情況。
小英剛回去的時候,當地總是下大雪,一家人悶在家里出不去,小英出現了情緒波動,但后來就好了。
平安無事地過了1個月,小英媽媽又著急地說“女兒的情況又不好了!”
她說,小英經常不高興,對家人擺臭臉。無論媽媽說的話是對是錯,她都聽不進去,惡狠狠地對媽媽說“滾”。
小英媽媽很委屈,“我現在在家都不敢說話了!”有時她也忍不住生氣,對小英板著臉,這也反過來導致小英更憤怒。
如果光聽小英媽媽這么說,她和姥姥仿佛很無辜,小英似乎無理取鬧。但后來小英告訴我,在她眼里,事情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小英說,媽媽和姥姥還是不理解她,用很病態的話語罵她,“說我壞,講我惡毒”“說我福享太多了,所以活不長”,所以小英忍不住大吼大叫,忤逆她們。
小英向我發來了信息
我看了之后,長嘆了一口氣!
小英姥姥和媽媽的自我反省遠遠不夠,還是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小英媽媽在平靜時也意識到這一點,她說過好幾次她自己跟姥姥都需要接受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但一直沒有實現。
我盡可能地積極引導小英,要理性地面對媽媽和姥姥的語言暴力。
她的媽媽是沒有完全康復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姥姥又70多歲了,大半輩子養成的性格、認知和行為模式,這是很難扭轉的。
說得直白一些,她們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多是無知、愚昧的!
小英要明白姥姥、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她們一直無條件地照顧小英,供她讀書,千里迢迢帶她來看病,她們也承受了很大壓力,小英要懂得感恩。
但是,小英要學會降低對她們的期待值,不要奢望她們能夠理解自己、百分百地尊重自己,這是不現實的。
現在,她最重要的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學習和自我提升上,當姥姥、媽媽又對她語言暴力時,她心里要有堅定的信念:
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現狀!
以后我考上大學,出去讀書了,自然就不那么容易被她們影響了!
當我越來越有能力,內心越來越強大時,她們說的話根本就傷害不了我了!
我還跟小英分享了我自己的經歷。我讀中學的時候,家庭貧窮、父母雙亡,人長得瘦弱黝黑,性格內向沉默。
所以,我經常被同學嘲笑、欺負。當時我也無力反擊,只能不斷給自己打氣,堅定自己的信念,把壓力化為學習的動力!
小英瞬間如夢初醒,恍然大悟!
她說:“是的,我如果老糾結在這上面,只會惡性循環,最后把自己耽誤了。只有通過努力改變自己,一切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我非常高興,這孩子一點就透。雖然知易行難,但她起碼有了這個意識,接下來就是慢慢地改變了。
不久后,她還是跟媽媽和姥姥發生過沖突,又跟我訴苦,又陷入了思維漩渦,“為什么媽媽就不能理解我呢?”
而且,她非常擔心如果自己一直不被理解,會不會也變成一個不能理解和同情別人的人。
那時候,“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在全國很轟動。有一天,小英偷偷跟我說,她能理解吳謝宇。
“其實他心里對母親又愛又恨,特別痛苦。我有時候也會冒出這種想法,不過我知道這不對,就趕緊壓下去了,我真不希望這種念頭再冒出來。”
很明顯,小英這時的自我覺察能力已經增強了,對于自己的痛苦能更加理性地對待。我引導她要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會自我肯定。
04、我和Lucy是患者康復道路上的支撐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5個月過去了。小英媽媽給我發來信息,這次終于是我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小英媽媽興高采烈地說,這幾個月小英恢復得很棒,情緒穩穩當當的,很少跟家人發脾氣了,做事情也成熟了很多。
小英打算出國留學,她舅舅非常支持,還出錢給她找了個賓館住,讓她提前鍛煉獨立生活能力,一切正常。
小英媽媽特別感激:“謝謝你們治好了她的病,我們全家非常感激,沒有你們,就沒有她的今天,謝謝了!”
小英媽媽向我發來了信息
后來,小英到了國外,狀態特別好,不但把生活打理得很好,學習成績也開掛了,不是“優”就是“特優”,把媽媽、姥姥高興壞了。
那年過年,小英發信息跟我拜年。我忍不住給她發了個壓歲紅包。這孩子收了紅包之后,又很懂事地給我轉回來,說何叔叔的心意她收到就行了。
我沒點開她給我的轉賬。我說,這是我們做長輩的一點心意,“你要知道,在國內,還有何叔叔和 Lucy姐姐在關心著你!”
小英直呼,“太感動了!”
我嘴上沒說啥,故作穩重地給她發了幾個笑臉表情,但其實,我心里也感動得不行。
在我們山東老家,發紅包的習俗是很講究的,一般只有對親人的孩子才會發紅包。
我給小英發紅包,一方面是真的打心底為她高興,我特別欣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和她之間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小英從小就沒跟親生父親相處過,她特別缺父愛。雖然她的舅舅盡力承擔了一些父親該做的事,但還是很難走進小英的心里。
之前做臨床心理干預的時候,小英就跟我說,她覺得我特別親切,就像爸爸一樣。我當時受寵若驚,把她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我2歲時父親去世,我那時太小了,沒啥感覺;但在我10歲時,我母親去世,我難過得撕心裂肺。我知道失去親人有多痛苦!
而且,小英雖然有愛她的媽媽和姥姥,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她。所以,我真的太心疼這孩子了。
當時我就跟她承諾:就算臨床心理干預結束了,但以后只要她心里難受、迷茫,隨時都能來找何叔叔。
我肯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在精神和心理上支持她。在她能真正獨立面對自己的內心之前,我將承擔部分理想父親的角色,我會“罩”著她!
所以,我給小英發紅包,就是想讓她知道,我會一直記得答應她的事。姥姥、媽媽和舅舅是她在經濟和生活上的后盾;而我和Lucy,是她在精神上的后盾!
其實,每一個接受過3PT的患者,他們回家后都是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的。
只要他們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挫折,來找我,我都會積極引導和支持。
我和Lucy雖然不會經常出現,但只要他們需要,就一定會及時出現,成為他們康復道路上的支撐,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獲得真正的幸福!
05、她終于打破了“家族魔咒”,考上名校!
再后來,小英的情況越來越穩定,小英媽媽發來的信息也減少了。
2023年年底,小英媽媽說,小英在國外的語言預科順順利利地通過了,現在已經回國上網課,積極準備下一場考試!
小英媽媽還發來了小英的近照。我一看,差點沒認出小英來!
她剪了一頭干凈清爽的短發,笑意盈盈,眉目彎彎,跟我最后一次見她時變化很大!
要是不知道前因后果,誰能把這個青春逼人的少女,跟以前那個被抑郁折磨得不似人形的小英聯系在一起?
小英媽媽也說,不管是模樣、氣質,還是性格,這孩子就跟脫胎換骨似的。她再次道謝,“要不是你們,小英就沒有今天!”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這位母親滿滿的幸福。
最近,小英媽媽又給我們發來信息:小英已經拿到了英國排名前10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她還想爭取更好的,現在還在努力復習,再拼一把!
想當年,小英的媽媽和姥姥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考上大學。她們瘋狂雞娃,非常努力,結果給小英造成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小英生病了。
這一記“回旋鏢效應”扎在她們身上,那是多么、多么的疼!
小英病重的時候,她們肯定想過,不用孩子再考什么大學了,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長大就行了!
但現在,小英簡直是“超額”實現了媽媽和姥姥的“大學夢”,這也是她自己的夢!
她還打破了家族的“魔咒”,撕掉了重性精神疾病的標簽!
如今的小英理性、成熟、樂觀,復發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病魔已經遠離了她,她真正獲得了康復,實現了“渡過磨難,晴日歸來”!
現在我們回頭看,其實小英罹患的根本不是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甚至也不是抑郁癥。
小英媽媽罹患的也不是精神分裂癥,甚至也不是抑郁癥。
為什么這么說?這母女倆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下一篇文章繼續深入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