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羌活,性味辛苦溫,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的作用,早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就有記載,說明它在臨床上應用的歷史相當悠久。
制的“羌活蒲藍湯”(羌活15克,蒲公英30克,大青葉30克),治療感冒發熱、扁桃腺炎頗有療效,很受國內重視。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這些年,我根據祖國醫學文獻資料,把羌活應用在心、腦血管病癥中,也獲得一定療效。
的治療作用。
誠然,羌活究竟有無這種作用,尚須做大量工作予以證實。但就目前的印象,本藥具有降壓、改善心腦供血,有預防及治療腦血栓形成來看,這種見解并不是憑空而來的。
2、關于歸經和應用范圍
金元時代醫家張潔古《珍珠囊》,即倡導藥物歸經問題。他提出羌活“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
清代葉天士在《本草經解》一書內又提出:“羌活氣平,稟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
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
據上述,羌活僅為散風藥,無行血活血作用,便有些過分了。問題的關鍵是著重探討它的應用范圍,而不在急于給它下結論。
在研究“活血化瘀”藥物時,我們依據文獻記載,大膽地告訴實驗室同志說“羌活是活血藥”。實驗結果表明,羌活確有抗凝作用。
對病毒感染性病癥,尤當選用。
正如清代張璐《本經逢原》所指出的那樣,“羌活乃卻亂反正之正帥,……非時感冒之仙藥也”。
至于陰虛體質者可否選用,那就要看方劑配伍的巧妙了。
可試用于心律不齊。至于可否用于癲癇小發作及胃腸痙攣癥,尚無實踐經驗。
6、在眼科方面的應用
在歷代名著中,運用羌活治療眼病文獻很多。
劉河間頗有代表性。劉氏是“火熱論”倡導者,他認為火熱為病非常廣泛,六氣皆能化火,在火熱病治療上,認為表證固應汗解,但“怫熱郁結”于表,非辛溫藥所宜,主張惟用辛涼、甘寒以解表,則表解熱除,是為正法。
川獨活、川芎、射干、仙靈脾、防風、甘草、蒼術等藥所組成。
7、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關于治療中風不語,半身不遂
《藥性論》一書中較早地提到“羌活”治療“賊風,失音不語,……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頑痹。”
汁、乳汁為佐,而徒雜沓乎烏、附、姜、獨,以涸營耗衛。如此死者,醫殺之也”。這種提法不無道理,當予之借鑒。
我在臨床上常用羌活、當歸、五靈脂、葛根、菖蒲、遠志、生熟地為基礎方藥,隨證加減,治療腦動脈硬化,或急性閉塞性腦血管病,確有一定效果。
在觀察的病例中,發現有改善腦血流圖的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中醫藥治療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
治宜養血、化瘀、熄風。
處方:羌活6克,五靈脂12克,玉竹24克,川芎9克,當歸15克,白薇12克,石斛12克,水煎服。
連用34劑藥后,各癥狀顯著好轉。
至1974年6月1日復查腦血流圖,結果變為正常圖型,說明自覺癥狀的改善與腦供血好轉相平行。于1979年8月下旬,又隨訪病人,病情仍平穩,并已全日上班。
也”。李東垣也指出:“非外來之風,乃本藏自病。”
所以,我們認為本病屬于祖國醫學“風證”之“內風”病證類。
二
中醫對風證的治療有一種觀點,“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根據這一認識,在治療上應以養血熄風法為妥。《和劑局方》中,有不少這方面的經驗。
結合我們臨床體會,曾擬定了以羌活、當歸、五靈脂為基礎方,命名為“活血熄風湯”。三藥共湊活血化瘀,養血熄風之功。
李時珍之《本草綱目》,更明確提到當歸“治頭痛,潤筋骨,皮膚……和血補血。”
現代藥理實驗證實,當歸具有使冠狀動脈血管擴張作用。
劑量:一般可用15―20克。若過量,則有滑腸通便作用。故對本品汪昴《本草備要》中,有“潤燥滑腸”一說。
五靈脂:性味咸溫。具有通利血脈,散瘀止痛之功效。
《開寶本草》說:“通利氣脈”。朱丹溪《本草衍義補遺》說:“能行血止血,治血刺痛。”《本草經疏證》說:“性專行血……,味甘而潤。
從現代藥理實驗來看本品,主要能緩解平滑肌痙攣,具有止痛作用。劑量:一般可用10-15克。若過量,有惡心反應。
綜合以上三味藥的功用,系養血活血,通絡熄風功效,頗符合本病的治則。
量。
6、舌苔垢膩(白膩)者,加佩蘭15克,蒼術10克。
7、心動過緩者,可配伍敗醬草30克,紫草30克。屬陽氣不足者,宜選麻黃附子細辛湯法論治。
提示:本文源于網絡,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羌活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膀胱、腎經。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五靈脂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玉竹
【性味】甘,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川芎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肝、膽經。
【功能主治】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當歸
【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白薇
【性味】苦、咸,寒。
【歸經】歸胃、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于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產后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石斛
【性味】甘淡微咸,寒。
【歸經】入胃、肺,腎經。
【功能主治】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治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陰傷目暗。
赤芍藥
【性味】酸苦,涼。
【歸經】入肝、脾經。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紅花
【性味】辛,溫。
【歸經】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姜黃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脾、肝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后瘀停腹痛,跌撲損傷,癰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