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4月8號,韓國的CJ集團在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掛出了14張餃子的照片,這可讓很多的中國食品巨頭都徹夜難眠了。
速凍餃子市場半壁江山的企業,他們用“14-16道順時針褶皺+頂部隆起+底部平坦”的餃子外形注冊為獨家專利,關鍵在美國申請的餃子外觀專利獲得了批準。
更主要是這個專利一旦生效的話,專利有效時長是達到15年,這就意味著任何符合這個特征的餃子在美國銷售都會面臨天價的索賠。
可不是什么新的技術創新,韓國企業申請傳統食品外觀專利的行為,引發中韓文化歸屬討論。《環球時報》《封面新聞》等官方媒體都集體發聲了。
韓國CJ旗下必品閣餃子早就已經滲透中國的電商平臺了,如今反手就在美國市場設下了專利的陷阱,網友都,他們偷了我們的配方,還要鎖死形狀。
要知道餃子誕生于中國的春秋時期的滕國,經過2400年來從祭祀供品變成全球12億人餐桌的東方符號。
根據《巴黎公約》第5條,外觀專利需平衡創新與公共利益,但未明確限制歷史造型保護,只要外觀設計滿足新穎性,連千年古法包的褶皺都能被壟斷。
關鍵是這個申請專利的法律漏洞,只保護裝飾性設計,哪怕改造型源自歷史文物,并且無需證明文化淵源,14張照片加技術參數就能過關?《四川日報》援引律師觀點稱,專利無效訴訟成本或超百萬美元,部分企業選擇調整設計替代,專家建議中小企業通過調整褶皺數量或申請歷史使用證明規避風險!
《四川日報》記者拿著河南漢墓出土的餃子陶俑對比cj的專利圖時,螺旋褶皺的相似度高達90%,律師指出,美國外觀專利制度未要求文化淵源證明,可能導致傳統設計被壟斷!
那么我們面對這個事情會怎么應對呢?三全食品是連夜測試發現把褶皺數改為或者17道就可以避開這個雷區。
思念食品是推出了“青銅饕餮紋”“敦煌飛天褶”等國潮系列用美學碾壓他們的標準,商務部也明確表態“堅決維護中華文化知識產權”,組織頂尖律師團搜集全球史料申請專利無效。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餃子有很多種包法,換一種包法不就得了嗎?
但是他能申請一種就能把現有的樣式都進,再說這也不是換一種方法的事情,把你家的東西拿到國外去注冊產權,說是他家的,你去用還要你交罰款,,那你就不用這個啦?這肯定不是一個概念。
說實話,韓國對于專利這個事情只有我們想不到的,真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什么他都敢去申請,你覺得我們有什么可以請的呢?
截至2025年4月17日,商務部已聯合行業協會啟動全球史料搜集,計劃向美國專利局提交無效申請!
把餃子外觀申請專利這個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信源:
@環球時報 @封面新聞 @四川日報 @新民晚報 等官方媒體報道,數據截至2025年4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