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還是太短,但凡有250年的歷史,特朗普都不會作出如此冒失的決策——給全球加征關稅。結果現在弄得自己騎虎難下,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燒烤架。
現在特朗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各種途徑來求東大,求東大求求美國放自己一馬。東大的回復也很客氣,求求你不要來求我求你放我一馬了。
特朗普等不來電話,面子上很難看,于是就放各種假消息,對媒體說東大很愿意達成協議,已經在第三方和東大談了,其實根本沒那么八宗事兒。
我理解東大現在的做法,就兩個字——抻,抻得越久,掙得越多。只有抻下去,才能讓更多的國家站出來反制美國,到時候跪在這兒的就是阿米利卡本人。
中國現在是全世界貿易反霸事業的主心骨,也可以說是全球自由貿易的主要捍衛者。中國要是跟美國談和了,美國就會騰出手去收拾其他國家,其他國家肯定扛不住。
東大堅決反制之后,歐萌觀察了幾天才扭扭捏捏站了出來。日本偷偷親了美國的屁股,結果被特朗普曝光了。現在日本首相也不得不表示,日本不準備向美國做重大讓步,也不急于與美國達成協議。
正是因為我們頂得硬,才給了歐盟、日本勇氣。日本都不著急達成協議了,我們更要沉得住氣。只要抻下去,必然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站在我們這邊。
只有抻下去,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各國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越南)。沒有特朗普的關稅戰,中歐汽車談判也不會那么順利。
抻下去還有個好處,那就是美國必然更加混亂,物資緊缺、物價飛漲,美國的實體經濟必然遭受沉重打擊。以后美國周末的反川游行,將會成為固定節目。
但抻下去,有個前提條件,得有實力能夠抻下去。這個實力包括足夠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足夠強健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足夠廣闊的市場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家底得殷實。
中美現在的關稅水平(145%),等于兩國貿易的事實上脫鉤。下一步就是看誰先沉不住氣,誰先沉不住氣,就說明誰離不開對方。
美國在4月12日宣布,對華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實行豁免,已經說明美國離不開中國。當然,特朗普的嘴很硬,不承認放開了對華豁免。
這也沒毛病,畢竟他叫Donald·Trump(唐老鴨·特朗普)。按照日耳曼贏學的基本原理,只要我嘴足夠硬,我就沒有輸。承認輸了,怎么跟紅脖子們交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來看看我們自己的家底。宏觀層面,美國的GDP是中國的1.5倍,但中國的經濟是鉛球,美國的經濟是氣球。
2024年中國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35%,而美國只有17%,中國是美國的兩倍。一個很神奇的數字,美國的發電量已經15年沒增長了,美國的石油消耗30年沒增長了。
接下來,我們按照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來捋一捋。不摸不要緊,一摸能嚇一跳。那感覺就好像二十年不斷攢裝備,就為了通關時能打贏大怪物,結果大怪物一出來,發現是哈士奇。
十大領域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機床機器人、先進船舶,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力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我們由易到難挨個聊。先說我們最拿手的——船舶制造。最近中國船舶很煩惱,被全國網友云監工、云催工。搞得中國船舶不得不出來回應:別催了,在造了!越催越快,腳底都冒煙了!
評論區里不讓中船放假,直接把小編干破防了。大家看來餓得不輕,都在等著餃子下鍋。還有網友表示,想要追加幾單,甚至有人表示正在努力抽煙……
我們要對中國的造船能力有信心。論造船能力,美國可以排到全球并列第四。中日韓市場份額分別是70%,20%和9%,美國和其他國家并列第四,分享剩下的1%。
2024年全球的新船訂單,有74%都被中國拿下了。我們國家什么樣的船都能造,從低端到高端全線通吃,包括最掙錢的LNG船和豪華游輪。
電力設備,我國更是斷崖式領先。中國的特高壓技術,更是全球的蝎子尾巴——獨一份。我國的各種發電技術,包括熱電、水電、風光、核電技術,幾乎都領先世界。
大西北本來是荒無人煙的貧瘠之地,現在隨著風光發電技術的進步,度電成本竟然可以降到了一毛以下,讓西北大漠成了我們的能源基地,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馬六甲之困。
所以為什么說,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汽車是大勢所趨,因為我們有了更加清潔、更加便宜、更加安全的能量來源。而電動汽車相比燃油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農機技術我們也實現了逆襲,已經超越了西方,結合北斗系統,結合無人機,結合人工智能,中國的農用機械已經率先走向無人化作業了。
先進軌道交通,我們的高鐵已經成了貪吃蛇。2024年12月29日,時速400公里的CR450高鐵列車在北京亮相。時速600公里、時速1000公里甚至2000公里的超級高鐵也在研發中。
中國制造2025中壓力最大、最悲觀、最難啃的骨頭就是汽車產業。編制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時候,汽車領域堪比中國男足。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委員、中國工程院負責編制工作的屈賢明2014年曾直言不諱地說,他對中國汽車產業沒有信心。
2014年他接受采訪時曾說,汽車是我們揪心的一個產業,現在還看不出來有很好的前景。一些擁有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百分之八九十的利潤都是靠合資,自主品牌汽車甚至還賠錢。
他補充道:我對中國制造業充滿了信心,但是對車企說實話心里沒有底。他還補充了一句更扎心的:不是我沒有底,是大家都沒有底。
然而就在這一年(2014年),中國造車新勢力開始整頓中國的汽車產業。他們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經過中國新一代汽車人的砥礪奮斗,中國汽車產業的逆襲最為驚艷,畢竟汽車產業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世界上的制造業強國,往往都是汽車強國。汽車強國,也都是制造業強國。
從經濟學的角度,汽車可能是除了房子之外,一個人日常應用最廣、單價最高的消費品,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個人消費品。房子買一套可以住一輩子,車子可能一輩子會換很多輛。
不是說車子質量不行,而是車子技術進步太快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幾乎是人類最新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什么最新技術,都能應用到汽車產業。
傳統汽車的產業鏈已經足夠長了,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又擴展到了集成電路、操作系統、5G通信和互聯網技術、有色金屬、合成材料、人工智能等等,沒有強大而完整的產業鏈還真玩不轉。
中國汽車的崛起,歸根結底是得益于中國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十大重點領域,幾乎都能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應用和體現。
蛋總身在合肥,強烈感受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崛起,也強烈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產業的朝氣蓬勃。蛋總曾經有幸走訪了合肥的蔚來汽車,參觀過他們現代化的產線,感受到了中國制造的魔力。
蔚來正好成立于中國制造2025計劃制定的關鍵之年——2014年。這一年可以說是中國汽車騰飛的起點,也因此蔚來的成長,也伴隨著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逆襲。
2014年時合資車多牛氣,你去4S店他們都愛答不理,二十幾萬的車甚至要加價好幾萬,就這還附加一大堆霸王條款。所以我們要感謝中國汽車人,讓外國品牌和合資品牌在消費者面前低下了傲慢的頭。
中國汽車不僅實現了逆襲,還將引領世界。中國汽車不僅實現了有芯有魂、完全自主可控,還實現了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中國汽車產業的逆襲,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最好的答卷。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交卷,中國制造早已經脫胎換骨,早已不是低端廉價商品的代名詞,而是引領潮流、追求進步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以中國制造為驕傲,他們紛紛為中國制造代言。
這也說明,唯有堅持底層創新、長期投入與產業鏈協同,才能在全球博弈中掌握主動權。這也是我們應對特朗普關稅戰最大的底氣。
從“卡脖子”到“領航者”,中國科技正以自主創新的底氣,重塑世界產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