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章水鎮(zhèn)低坪村,即將實現(xiàn)整體高山移民,村民將遷移至章水鎮(zhèn),古村即將消失,讓我們再看看低坪村現(xiàn)在的樣子。
低坪村民多姓嚴,是漢代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后裔。
嚴子陵出生的地方因嚴子陵而名子陵村,隸屬現(xiàn)在的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zhèn)。
嚴氏后裔從余姚遷居四明山深處的杖錫化桃村一帶,400多年前,嚴氏從化桃村分遷于茅鑊村,現(xiàn)在已是茅鑊古樹群公園。
大約180年前,清朝道光年間,茅鑊嚴氏再分遷至低坪村,與茅鑊相望而居。
低坪嚴氏逐漸發(fā)族,形成了外廠和里廠兩個村落,“廠”字是象形文字,最早寫作“丆”,意指山石之厓巖,巖下住人,以巖為家,避世隱居之地。
人們通常把“丆”字寫成了“廠”字,外廠、里廠,就是這樣的偏僻而隱秘之地,地處半山臺地上,合稱低坪村,人們靠山吃山,隱世而獨立。
從寧波出發(fā),經(jīng)過皎口水庫、赤水觀光平臺、紅色紀念園、茅鑊古樹群公園,一路穿越風景里,過茅鑊大橋后左轉蜜北線公路,盤山而上,看到低坪村路標,右轉前行,公路的盡頭就是低坪村,前行再無路,必須掉頭原路返回,如入世外之境。
村中房屋大多以石頭砌成,依山勢層層疊疊,典型的石頭村,遠離塵世喧囂,放眼山水如畫。
進村的公路修通之前,低坪村人出入要走指如嶺古道,下通茅鑊而出山,上通杖錫群山連綿。
三十多年前,低坪村隸屬鄞縣赤水鄉(xiāng),赤水之名,源于宋徽宗趙佶的御筆題字:“丹山赤水”。
這一帶包括周公宅、外岸、里岸、翻身、天雷坑、茅鑊、黃巖頭、低坪、上橫、姜家山、陶坑、烏坑、箭峰等村落,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與宋皇的題字非常應景。
1992年,赤水鄉(xiāng)并入章水鎮(zhèn)。
低坪村與周公宅水庫東岸的箭峰村,兩村相距甚遠,并不相鄰,2020年,兩村合并為箭坪村。
原赤水鄉(xiāng)區(qū)域,分布于周公宅水庫周圍,水庫建設期間和建成之后,淹沒區(qū)和沿岸村莊陸續(xù)搬遷移民,如今僅有赤水村還將繼續(xù)留在高山之上。
一座水庫,改變了一個鄉(xiāng)。
2025年3月15日,穎之第四次造訪低坪村,發(fā)現(xiàn)村莊旁邊的樹梢上掛了很多色彩鮮艷的袋子。
非常好奇,掛這些袋子有什么用?
詢問留守的村民,終于解開了疑團。
村民說,山里經(jīng)常有老鷹來捉放養(yǎng)的雞,掛了彩色袋子后,老鷹再也不敢來捉雞。
低坪村,和千千萬萬個山村一樣,年輕人都已進城工作和生活,留守山村的老年人越來越少,很多房屋人去屋空,破敗傾廢。
遺留的老物件,無言述說著光陰的故事。
談及搬遷之事,村民都充滿了期待,也略有遺憾,進入城鎮(zhèn)后,將徹底告別山村生活,再也不能放養(yǎng)雞,也無地可種蔬菜。
城鎮(zhèn)化的速度,等于山村消亡的速度。
曾經(jīng)熱鬧興盛的山村已經(jīng)成為了遠去的傳說。
漫步村中,依稀可見曾經(jīng)的炊煙裊裊、人間煙火與鄉(xiāng)愁纏繞,曾經(jīng)的避世隱居之地,終將淪為廢墟。
倘若戰(zhàn)端一開,鄉(xiāng)村或許又會重新熱鬧一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