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向來不缺 “斜杠玩家”,不少演員拍著拍著戲,突然就抄起了導筒 —— 有人靠處女作驚艷戛納,有人成了電影節歷史第一人,還有人把導演椅坐成了奧斯卡提名席。
今兒咱就來瞧瞧這些 “演而優則導” 的跨界高手,看看他們如何在鏡頭前后玩轉雙面人生!
杰西?艾森伯格
導演首秀:《當你拯救完世界》(2022 戛納非競賽單元展映)
名場面:讓 “小 11” 芬恩?伍法德演沉迷社交媒體的兒子,朱麗安?摩爾化身政治狂母親,代際沖突拍出黑色幽默味。
瑪吉?吉倫哈爾
爆款處女作:《暗處的女兒》(改編費蘭特小說)
高光時刻:憑此片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奧利維婭?科爾曼、達科塔?約翰遜貢獻 “職業生涯最佳表演”。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導演代表作:《曼達洛人》第 4、11 集 +《波巴?費特之書》第 5 集
名場面:在《侏羅紀世界》和《救命恩人》等電影中以女演員的身份大放異彩,粉絲看后狂呼 “求導星戰”,靠細膩運鏡成星戰宇宙新寵。
加布蕾?絲迪貝
首部執導:心理驚悚片《淺黑之馬》
幕后故事:由專注少數群體的 “變革者電影公司” 制作,聚焦殘障非裔作家的隱秘世界。
哈莉?貝瑞
雙重身份:《傷痕累累》導演 + 主演(飾演過氣 MMA 選手)
炸裂操作:網飛豪擲 2000 萬買全球版權,打女轉型導演首戰告捷。
雷吉娜?金
歷史性時刻:2020 威尼斯電影節,首位獲選的非裔美國女性導演(作品《邁阿密的一夜》)
鏡頭語言:聚焦民權運動,拍出馬爾科姆?X 與阿里的熱血與沉思。
安吉麗娜?朱莉
文藝轉型:自導自演《海邊》(2015)
風格標簽:地中海美景下的婚姻困境,壓抑美學拉滿,私影氣質濃厚。
本?阿弗萊克
導演代表作:《失蹤的寶貝》《逃離德黑蘭》
名場面:憑《逃離德黑蘭》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從 “爛片王” 逆襲成導演界黑馬。
達科塔?約翰遜
初執導筒:酷玩樂隊《Cry Cry Cry》MV
幕后身份:從《五十度灰》女主到音樂錄影帶導演,低調解鎖新技能。
拉爾夫?費因斯
自導自演:《看不見的女人》(2013)
演技執念:演得了伏地魔,導得了狄更斯情史,文藝片領域存在感拉滿。
愛德華?諾頓
導演履歷:《布魯克林孤兒》《Keeping the Faith》
選角鬼才:專挑復雜角色,導戲也愛啃硬骨頭,比如神經偵探題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導演代表作:《不可饒恕》《百萬美元寶貝》(奧斯卡最佳導演)
老炮氣場:西部片傳奇轉型導演,鏡頭如槍管般冷峻,直擊人性善惡。
約瑟夫?高登 - 萊維特
自編自導自演:《唐璜》(2013)
跨界操作:從《盜夢空間》鮮肉到色情片成癮者題材導演,大膽挑戰禁忌話題。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自我救贖:自導自演《洛基:勇破難關》(2006)
情懷殺:讓洛奇在中年危機中重返拳臺,沒人比他更懂角色的靈魂。
湯姆?漢克斯
導演首秀:《擋不住的奇跡》(1996)
文藝情懷:演得了阿甘,導得了 60 年代搖滾樂隊故事,細膩溫情一脈相承。
芭芭拉?史翠珊
才女導演:執導《雙面鏡》《燕特爾》等 3 部作品
多面手:歌手 + 演員 + 導演,用音樂電影玩轉女性敘事,妥妥的好萊塢大女主。
羅伯特?雷德福
導演生涯:近 40 年執導經驗,代表作《獅入羊口》
行業地位:從《虎豹小霸王》男主到導演,用政治驚悚片持續輸出社會思考。
伊娃?朗格利亞
破局之作:《辣到爆炸》(2023)
使命擔當:作為拉丁裔導演,直言 “20 年才等來一部制片廠電影”,勵志故事背后是少數族裔的破圈吶喊。
西恩?潘
導演代表作:《 Into The Wild 》《不一樣的本能》
現實關懷:偏愛真實事件改編,鏡頭直擊社會邊緣人群的生存狀態。
加里?奧德曼
自傳式執導:《切勿吞食》(1997)
暗黑風格:用粗糲鏡頭還原倫敦底層生活,從 “蝙蝠俠反派” 到現實派導演,戲里戲外都夠狠。
朱迪?福斯特
早期執導:《小男人泰德》(1991)
童星轉型:從《沉默的羔羊》影后到關注天才兒童的導演,始終聚焦邊緣人群。
羅伯特?德尼羅
導演首秀:《布朗克斯的故事》(1993)
黑幫情懷:自導自演意大利社區故事,延續《教父》式的街頭暴力與父子溫情。
艾迪?墨菲
唯一執導:《哈林夜總會》(1989)
喜劇執念:從《 Beverly Hills Cop 》笑星到導演,把脫口秀的俚語幽默搬上大銀幕。
蒂姆?羅賓斯
爆款導演:《死囚漫步》(1995)
社會議題:聚焦死刑爭議,蘇珊?薩蘭登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后,文藝與現實并重。
本?斯蒂勒
喜劇執導:《超級名模》《博物館奇妙夜》
自黑屬性:演得了傻氣模特,導得了無腦喜劇,用無厘頭搞笑穩坐好萊塢喜劇界半壁江山。
丹尼?德維托
暗黑喜劇:《鴛鴦綁匪》(2002)
多面手:從《出租車司機》演員到導演,擅長在黑色幽默里藏鋒利諷刺。
加里?西尼斯
經典改編:《人鼠之間》(1992)
文學情懷:把斯坦貝克名著搬上銀幕,導戲如演戲般細膩,聚焦底層勞工的命運悲劇。
克里斯?洛克
自編自導自演:《我想我愛我老婆》(2007)
脫口秀思維:把單口喜劇的犀利臺詞融入婚姻題材,搞笑背后藏著對中年危機的扎心洞察。
布萊克?萊弗利
跨界首秀:泰勒?斯威夫特《I Bet You Think About Me》MV(2021)
閨蜜合作:被霉霉欽點導演,復古奢華風鏡頭獲贊,從《緋聞女孩》女主到 MV 界新星。
扎克?布拉夫
獨立電影:《花園州》(2004)
文藝青年:自導自演失意青年返鄉記,用獨立電影圈粉,順帶捧紅 “小辣椒” 格溫妮絲。
沃倫?比蒂
政治喜劇:《Bulworth》(1998)
老派作風:從好萊塢黃金時代演員到導演,用荒誕政治諷刺片延續銀幕影響力。
喬治?克魯尼
導演代表作:《晚安,好運》《后裔》
知識分子:鏡頭偏愛冷戰歷史與家庭倫理,用沉穩敘事成文藝片重鎮導演。
阿爾?帕西諾
紀錄片執導:《尋找理查德》(1996)
莎劇執念:探索《理查三世》幕后,從 “教父” 到莎士比亞研究者,戲里戲外都要啃硬骨頭。
凱文?科斯特納
史詩巨制:《與狼共舞》(1990,奧斯卡最佳影片)
西部情結:自導自演印第安文化故事,用 180 分鐘史詩證明:演員當導演也能玩出格局。
羅伯特?杜瓦爾
宗教題材:《傳教士》(1997)
老戲骨轉型:從《教父》湯姆到導演,聚焦牧師墮落與救贖,演技派導戲更懂角色弧光。
福里斯特?惠特克
女性敘事:《待到夢醒時分》(1995)
多元視角:從《黑豹》國王到女性情感片導演,用細膩鏡頭關注非裔女性的婚姻與成長。
史蒂夫?布西密
獨立電影:《采訪》(2007)
小眾審美:從《低俗小說》劫匪到導演,專拍邊緣化人物,獨立電影圈的低調狠人。
艾倫?阿爾達
電視導演:《陸軍野戰醫院》等劇集
多棲發展:舞臺 + 電視 + 電影三棲,導戲如演戲般精準,細節控實錘。
梅爾?吉布森
史詩巨制:《啟示錄》《耶穌受難記》
爭議風格:從《勇敢的心》導演到瑪雅文明末日敘事,鏡頭血腥卻充滿原始力量,爭議與才華齊飛。
鏡頭前后,都是人生片場
從戛納到威尼斯,從商業大片到小眾文藝,這些演員出身的導演用行動證明:好演員懂表演,更懂如何讓鏡頭說故事。有人為了突破自我,有人為了傳遞小眾聲音,不變的是對電影的那股子狠勁 —— 畢竟,能在兩個行當都玩得轉的,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
下一次,當你在片尾字幕看見熟悉的演員名字出現在 “導演” 欄時,記得多留個心眼 —— 說不定,又一個跨界奇才正在改寫銀幕規則呢。
這些頂流明星竟然都在高中輟學:40位狠人明星的叛逆人生劇本
瞅瞅這些把好萊塢熱門IP系列電影坑到差點入土的十部坑貨作品
美國加稅,好萊塢電影要 “涼涼”?
好萊塢那些靠撒謊拿下角色的大咖們,可真是為了演戲啥招都使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