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商科教育領域,“尖烽時刻”全國商業模擬大賽(Cesim Elite)因其國際化的賽事背景和實戰化的賽制設計,成為衡量高校商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尺。這項賽事源自北歐,自2008年引入中國后,已連續舉辦十六屆,累計吸引全國近300所高校的十數萬名學生參與,是中國商業模擬教育領域的重要賽事。
近日,第十七屆尖烽時刻全國商業模擬大賽總決賽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88所高校的112支隊伍(含4支留學生團隊)同場競技,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商業活動中的各類問題,展現商業決策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可謂精彩紛呈。而在這項高含金量的賽事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商學院的兩支參賽隊伍分別榮獲了本科生組和研究生組的全國二等獎,凸顯了該校在商業人才培養上的顯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總決賽,線上模擬采用了新的銀行系統案例,引入AI主題,邀請各參賽團隊對跨國銀行SmartBank在中國的AI戰略進行出謀劃策。那么,其含金量不僅體現在高強度的競爭環境,更在于賽事與企業需求的深度融合。而信息科大能在這樣的賽事中取得如此成績,說明該校的商科教育實力不容小覷。
小編深挖其背后的教育邏輯,發現信息科大商學院在“新文科”背景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其商學院摒棄傳統“填鴨式”教學,轉而以“競賽驅動+產教融合”為核心,構建起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尖烽時刻賽事為例,商學院不僅組織專項輔導和模擬訓練,還邀請企業導師參與案例設計,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同步更新。這種“以賽促學”的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便能接觸真實商業場景。
除了賽事賦能,該校商學院的教育資源同樣可圈可點。它依托信息科大在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學科優勢,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商科課程,開設“智能財務”“數字化營銷”等前沿方向,培養“技術+商業”復合型人才。
此外,該學院還與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區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實習基地、聯合課題等形式,為學生提供“零距離”接觸行業的機會。例如,金融專業學生可參與企業期貨風險管控項目,市場營銷學生則能深入一線調研消費者行為。這種“課堂—實驗室—企業”三位一體的培養路徑,讓學生未出校門便已具備職業競爭力。
綜上所述,信息科大在應用型商科領域的人才培養的確深厚。從尖烽時刻的賽場到中關村的職場,是該校商學院“競賽驅動+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與北京區位優勢的雙重賦能,讓學生能夠手握扎實技能、直面產業前沿。因此,若有考生想在商業數智化轉型的浪潮中搶占先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