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央視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在《在希望的田野上》專題中,以“四川邛崍:機械化育秧賦能,筑牢天府糧倉根基”為題,對邛崍現代化春耕場景進行了長達5分鐘的直播報道,生動展現了現代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創新應用。
在成都四泓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現場展示了邛崍智能化育秧生產線的全流程作業。從基質裝盤、精準播種,到暗化催芽、溫室培育,最后到田間擺盤,整個育秧過程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
為了搶抓農時,合作社采用一體化育秧機機械化育秧,從置土、撒種到澆水,全部由機械完成,一臺設備每小時可以制作1600個育秧盤,相較于傳統的人工育秧制盤,節省了90%的人力。
制好的秧盤隨即被送入恒溫恒濕的暗化催芽室,經過72小時的恒溫恒濕環境,可使種子出芽率達到95%以上。
當秧苗在暗化催芽室長到1厘米左右時,就會被轉移到戶外進行擺盤作業。據農技人員介紹,通過大型秧苗傳輸機“天車”進行秧盤擺放,不僅提升了效率,節省了人力,還避免了人工搬運和擺盤過程中,可能對秧苗造成的擠壓、碰撞等損傷。
據悉,作為一個社會化服務中心,成都四泓種植專業合作社服務半徑可達150公里,不僅滿足本地需求,其培育的優質秧苗還銷往內江、眉山等周邊地區,同時還能解決很多高海拔地區育秧技術難題。
此次央視《新聞直播間》對邛崍機械化育秧的直播報道,通過生動的現場畫面和詳實的數據,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邛崍在建設“天府糧倉”中的科技創新實踐。目前,邛崍各地育秧基地正開足馬力生產,預計5月上旬將全面展開大田移栽工作。
記者丨廖慧 冉定立
編輯丨阮馨可
媒體關注丨《四川農村日報》:在邛崍 看一顆“全能種子”的誕生
邛崍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題座談會暨聯誼組織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邛崍市“邛州善治·攜手為崍”社會工作供需對接活動邀您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