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出版,要么滅亡(publish or perish)”的學術文化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導致了高產作者的崛起。近期,《Journal of Informetrics》(IF=3.4)發表了一項研究,通過分析2017-2019年超200萬學者的文獻計量數據,探討了高產作者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所在學科、出版物影響及合作模式。
研究結果表明,高產作者主要集中在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和化學等領域,以及中國、美國等科研投入較大的國家。此外,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現象:高產作者的論文平均影響力顯著高于同行(中位數1.497 vs 0.814),尤其在臨床醫學領域,并且他們的產出與廣泛的合作者密切相關。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51157725000227
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和處理
研究使用荷蘭萊頓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CWTS)的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覆蓋2017-2019年全球200多萬學者的出版物數據。采用Caron和Van Eck(CvE)算法對作者姓名進行聚類消歧(平均準確率95%),排除以下學者:
?總發文量<10篇(旨在排除“偶爾發表”的作者)
?2020年后無新發文(旨在排除非活躍學者)
?在1980-2022年期間至少有5年“研究活動“(以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發表年之間的差值來計算,旨在排除新晉學者)
研究最終確定了6750名高產作者,約占總數據集的0.3%。
學科分類
基于WoS的254個學科類別(SCs),按學者發文最多的期刊學科確定其研究領域,最終分析涵蓋11個領域的222個學科。
高產作者的界定
高產作者的界定采用學科特定閾值(非固定值),通過離群值監測。高產作者需同時滿足:連續3年(2017-2019年)年發文量(Output)和分數化出版物數量(Fractional Output)均超過各自學科領域的4倍四分位距(4x_IQR)。
注:分數化出版物數量是一個用于衡量作者學術貢獻的指標,它考慮了每篇論文的合作者數量。
研究結果
高產作者的分布特性
按學科領域劃分,化學、生物醫學和臨床醫學是高產作者比例最高的領域。
學科領域
高產作者比例
化學
0.41%
生物醫學
0.40%
臨床醫學
0.35%
按高產作者的絕對數量對國家進行排序,位列前三的為:中國(1276人)、美國(1253人)和德國(431人)。
高產與學術影響力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高產作者發表的論文比同行更具影響力:高產作者的平均影響力(AI)中位數達1.497,是普通作者(AI 0.814)的1.8倍。臨床醫學領域差距最大(AI中位數1.598 vs. 0.840)。
圖. 按學科領域劃分的出版物平均影響力中位數
高產與協作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高產作者的平均合作者數量(以合作者關系網絡[CaN]來衡量)比同行顯著更高。臨床醫學領域差距最大(CaN中位數12.2 vs. 8.5),其次為生物醫學研究(11.8 vs. 10)。
圖. 按學科領域劃分的出版物平均合作者數量中位數
總結與討論
研究利用2017-2019年覆蓋全球200多萬學者的大規模文獻計量數據集,探討了高產作者的普遍性、分布和影響。結果顯示,化學、生物醫學研究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高產作者更多,且高產作者普遍具有更高的學術影響力。此外,高產作者擁有更多合作者,尤其是在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這表明協作強度是高產出的主要推動因素。
高產作者引發了一些倫理問題和系統性問題。一個主要擔憂是存在掛名作者的可能性,這一做法扭曲了研究者的真實貢獻,可能會破壞學術誠信。期刊應執行更嚴格的作者資格準則,以遏制掛名作者。而研究機構和資助機構也不應把發表論文數量作為主要評估指標,而應采用更能反映研究質量和影響的措施。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1)采用4倍四分位距(4×IQR)作為高產閾值具有一定主觀性,可能導致不同研究結果難以直接比較;(2)WoS未完全收錄非英語期刊及部分地區的出版物,可能導致對某些國家(如中國、韓國)的高產作者統計不完全準確;(3)合作者分析雖能反映高產現象,但無法區分真實貢獻與“掛名作者”。
參考文獻:J Informetr. 2025; doi: 10.1016/j.joi.2025.101658
為您推薦:文獻計量分析與
SCI論文撰寫技巧全解析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高產與高影響力之間的正向關聯,也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啟示:在追求產出的同時,也要通過高效協作和嚴謹研究實現質量與數量的雙贏。
若您希望進一步提升科研效率,成為高產作者,我們特別推薦醫咖會課程《文獻計量分析與SCI論文撰寫技巧全解析》。從數據挖掘到成果發表,系統化助您突破學術瓶頸,讓每一篇研究都更具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