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投集團近日表示,正加快推進旗下中國電力( 2380.HK)、遠達環保(600292.SH)和電投產融(000958.SZ)三家上市公司上市平臺的資產重組。其中,遠達環保日前發布了重組報告書(草案)。 根據方案,重組后的遠達環保或將成為國家電投旗下集流域水電新能源一體化開發和生態環保為一體的水電新能源環保巨頭。
資料顯示, 遠達環保 目前的 主營業務為能源生態融合業務, 涵蓋大氣治理、工業及市政水處理、固危廢處理、礦山及土壤修復、 “新能源+生態治理”等。 資產重組 后, 該 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水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主要為湖南省內水電、風電和光伏業務以及廣西域內的水電業務。
重組前:唯一環保平臺,業內領軍企業
事實上,重組之前的遠達環保,已是國內重要的環保領軍企業。作為國家電投集團旗下唯一的節能環保產業平臺,遠達環保深耕“雙碳”服務領域近20年,近年來在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能源廢棄物循環利用、脫硝催化劑制造,以及在氣、水、固、土綜合治理方面都開發出卓越的環保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
在CCUS領域,遠達環保從2009年自主設計建設國內首套萬噸級燃煤煙氣CO2捕集裝置,到2021年遠達環保新一代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術問世,再到2023年運用該技術建設的上海長興島熱電廠CCUS示范項目順利建成投運,以全產業鏈視角系統推進CCUS布局。目前,該公司已在新疆克拉瑪依建成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中試裝置,并成功產出綠色甲醇產品,從而成功構建了“碳捕集—碳利用”的完整體系。
在能源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遠達環保已在重慶建成“電池資源循環利用示范產線”和“光伏組件資源循環利用中試示范產線”,為構建新能源產業“制造—回收—再造”閉環提供關鍵支撐。其中,“光伏組件資源循環利用中試示范產線”具備處理能力10000噸/年規模,成為全球首家裝備化光曝拆解光伏組件、國內首家掌握秒級拆解技術的企業。
“電池資源循環利用示范產線”依托遠達環保自主研發的“智能拆解+材料再生”技術體系,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電芯全自動精細化拆解,極片回收率超99%,較傳統效率提升50%;二是正極材料性能全恢復,可恢復至新品的95%以上;三是零污染綠色工藝,拆解粉塵回收率超99.9%。目前,遠達環保已具備了“1000噸廢舊鋰電池電芯拆解+35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修復”的年處理能力,可減少鋰資源進口依賴約200噸/年,降低電池制造成本30%。
在脫硝催化劑領域,遠達環保成功實現同類工況條件大型燃氣機組脫硝催化劑的完全國產化,解決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難題;脫硝脫汞催化劑,針對國內燃煤電廠高汞煤質汞污染物綜合治理問題,單質汞氧化率70%以上,脫硝率85%以上,將在2025年工程示范應用。
重組后:嶄新的水電新能源環保巨頭
報告書顯示,本次重組的標的資產為中國電力持有的五凌電力 63%股權、湘投國際持有的五凌電力 37%股權以及國家電投廣西公司持有的長洲水電 64.93%股權。五凌電力主營業務為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其中,水電裝機517.97萬千瓦,風電裝機162.75萬千瓦,光伏裝機 72.06萬千瓦。其水電業務主要分布在沅水、資水及湘水流域。長洲水電擁有光伏裝機2.15萬千瓦,水電63萬千瓦。
重組后,遠達環保將依托國家電投集團優勢,深耕沅水、資水、湘水流域水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項目開發,深度融入湖南“三高四新”戰略,推動湖南“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建設,探索“水電+新能源+儲能”協同運行,打造流域多能互補示范項目。
因此,未來的遠達環保或將實現水電、新能源一體化開發與生態環保業務的融合發展。一方面,流域梯級水電在裝機容量、調節能力等方面均具優勢,能夠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有效互補。另一方面,國電電力和黃河公司也已在進行立足綠色開發理念的生態電站建設,例如羊曲水電站和察汗烏蘇生態電站等。
由此,重組后,本已是環保巨頭的遠達環保,或將成為國家電投旗下與黃河公司(黃河上游流域)以及國電電力(大渡河、開都河領域)三足鼎立的水電新能源生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