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惠濟區黃河岸邊的寫字樓里,一場關于“豎屏”的產業革命正悄然上演。平均6天拍完一部劇、頭部公司年產量破百部、主角日薪超萬元……這座被稱為“微短劇之都”的城市,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影視行業的游戲規則。然而,狂飆突進的背后,一場因“用人荒”引發的薪資內卷大戰,卻暴露了新興產業野蠻生長的陣痛。
一、日薪過萬與400元“地板價”:短劇行業的薪資兩極
“女一號、男一號日薪1萬多元,普通演員日薪1000多元,劇組搬器材的小助理日薪也能達到至少400元?!焙幽鲜「咝S耙暯逃齾f會秘書長張永強透露的這組數據,直觀展現了河南短劇市場的薪資生態。攝影師、燈光師日薪突破2000元,已成為行業常態,而即便是最基礎的崗位,薪資水平也遠超傳統服務業。
這種“瘋狂”的薪酬體系,源于鄭州打造“微短劇之都”的野心。2024年,當地教育部門出臺政策鼓勵高校培養短劇人才,頭部企業產量激增,但人才供給卻嚴重滯后。某頭部公司負責人坦言:“我們每天聯系高校要人,但缺口仍達80%。”
二、從“野蠻生長”到“校企聯姻”:教育如何回應產業吶喊?
面對行業“用人荒”,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率先破局。2024年,該校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下開設“微短劇方向”,成為河南首個聚焦短劇產業的高校。教研室主任張永強直言:“我的目標是學生大三時全都能進短劇公司?!闭n程設置中,AI視頻生成、編劇運營等前沿技術被納入,并與占據全省80%市場份額的頭部企業聯合制定培養方案。
更值得關注的是“未畢業即就業”的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直接進入劇組見習,從劇本創作到現場拍攝,全程參與工業化生產鏈條。這種“訂單式培養”不僅緩解了企業壓力,也讓教育真正貼近產業需求。
三、6天一部劇的“鄭州速度”:產業邏輯與隱憂并存
“平均6天拍完一部劇,一天拍26場戲”——鄭州日新閱益公司的拍攝節奏,是行業縮影。低成本、快周轉、高回報的商業模式,推動微短劇成為“流量印鈔機”。例如,爆款劇《天下嵩山》上線兩天話題破4億,部分作品充值流水甚至超千萬元。
然而,速度與暴利的另一面,是內容同質化、制作粗糙的爭議。導演張元坦言:“早期用手機拍、演員自帶妝發的時代已過去,現在服化道、燈光、后期缺一不可。”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精品化”,倒逼企業爭奪專業人才,進一步推高薪資。
四、政策加碼與未來挑戰:黃河濤聲能否托起“豎屏江湖”?
惠濟區政府的野心不止于產量。2024年,該區掛牌“河南省微短劇拍攝基地”,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并計劃培育1-2個全產業鏈集聚園區。文旅局局長杜炎表示,將圍繞黃河文化、非遺資源建立素材庫,推動“微短劇+文旅”跨界融合。
但隱憂猶存。薪資內卷可能導致行業成本失控,而高校培養周期與產業爆發期的錯位,仍是人才困局的核心。張永強透露,未來專業將升級為“AIGC影視創作”,試圖用技術緩解人力短缺。
【結語】
當黃河岸邊的劇組以“豎屏”重構影視語法,當日薪過萬成為行業標簽,這場由流量、資本與政策共同驅動的短劇狂潮,既是中國文化產業迭代的縮影,也是新興賽道從草莽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然而,如何在速度與質量、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或將成為“微短劇之都”真正的考題。
#短劇# #短劇拍攝# #鄭州短劇拍攝# #鄭州# #短劇頭部演員日薪過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