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象·中國當代詩歌巡展(第5期)
本期登場詩人:軒轅軾軻、藍野、馬嘶
情書
文/軒轅軾軻
你寄希望
于某 于某某
于某某某 于某某某某
云云
我寄絕望
于你
(軒轅軾軻,1971年生于山東,獲人民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北京詩歌節“金向日葵獎”、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天問詩人獎、磨鐵詩歌獎等獎項,臨沂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著有詩集五部、詩合集三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道理
文/藍野
城市孤獨下來
我立刻成為一座廢墟
身體是殘破的柵欄
里面荒涼一片,寸草不生
僅僅是一個信息
我就明白了
地球的旋轉是有道理的
夏天是有道理的
灰燼站了起來,成為
枝繁葉茂的大樹是有道理的
(藍野,山東莒縣人。詩人,詩歌編輯。出版詩集《回音書》《故鄉與星空》《淺妄書》等。曾獲華文青年詩人獎、泰山文藝獎、揚子江詩學獎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巷子
文/馬嘶
我們側身而入,它窄小、擁擠
豎著尖銳的絨毛
像心中一塊污損的鏡子
它容納你我
趕走了一些塵粒
我又建立了更多的小巷子
像孤獨延伸
每一個末梢都長滿巨大的觸須
敏感、刺痛
你到來,我們在愛情里蟄伏
——至今我才確信
那是一輩子的好光景
你是一個好姑娘
你穿過我窄窄的小心腸
哭得不成人樣
(馬嘶,著有詩集《萬古與浮力》等四部,曾獲人民文學獎等獎項,現居成都。)
主持人語:
十年前,我編過一本愛情詩集《我要對你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全世界最美的情詩》。那本詩集出版之后,發行的數量遠遠超出了預期。那是一本專收全世界經典情詩的詩集,所選的詩人全是上個世紀以前的。所以幾年前我曾想過再做一本只選中國當代詩人原創作品的情詩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事情擱置了。但當時我已經約了一些詩人的情詩,里面有一些令人很難忘。
情詩在詩歌中是一個大類。一個人如果是從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詩歌,愛上詩歌,甚至開始著手寫詩,往往是從情詩開始的。有一種說法,關于我們寫作題材的底層邏輯,只有兩個分類:生存和繁衍。仔細想想有些道理。但越到當下,情詩就越不好寫。因為是情詩,其難度反而在于怎么面對詩中的“抒情”。一切文學作品,最終目的當然在于抒情。但正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抒情,抒情反而成為了我們最需要警惕的東西。也就是說,現在我們面對著同一個目的地,需要考校的就是誰到達這個目的地的手段更高明,更高級,更出人意料。
這三首情詩,都不是“空抒情”,都有背后的“故事性”。也就是當我們看到這些詩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的是背后的那個“事兒”,我們是從其背后的故事理解這種情感的。
比如《道理》這首,隱性的故事就在于“一條信息來了”,可以想象一下那個信息是什么,那是一條情感的分界線。
三首中最獨特的是軒轅軾軻的這首《情書》,這首詩大概只在漢語中有效,這里面的“云”如果換成別的,很可能就不成立。我想象不出來它被翻譯成其他語種之后,還會不會有這種獨特的效果。但它是不是一首好詩呢?當然是。有人覺得,一首詩必須要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好才是真的好,我不那樣認為。與之相反的,則是另外一種論調:“把你這首詩中的XX換成YY,不也成立嗎?那你的這首詩肯定不好。”這里面的“XX”往往指的是一個地方,一件事,一個人,或者是一朵花。這種杠精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有機會還會再談。詩的好不好絕不能這樣簡單判斷。
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好詩有十萬八千種,這次我們只選了同一題材下的三種。
張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