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家,不用遛。
這什么寵物?如此省心?
它大名叫“面蠱”,但說白了就是養酵母。
不同于貓狗需要喂食遛彎,酵母只需一個干凈的玻璃罐,放入糖、面粉和水,就能“養活”,甚至還能幫“主人”烤面包、做酵素。
杭州新手媽媽用自制酵母做出的面包 受訪者供圖
而且,酵母通常能存放很長時間,主打一個“陪伴”夠久。
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養酵母攻略的帖子多達上萬條。
魯邦種、水果天然酵母、啤酒花酵種……網友紛紛曬出自家養的酵母品類。
他們還會給酵母起名字,甚至會記錄它們的“成長日記”。
養酵母究竟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價值?
撿了小狗太忙沒時間養,養酵母相對省事,但也要關心
“感覺有了一份牽掛在,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奔著酵母去了,平時幾乎有空就去看。”
在蘇州工作的90后女孩小陸,刷了一堆攻略后,最近開始養魯邦種和水果酵母。
魯邦種是一種天然酵母種。通過混合面粉和水,靜置一段時間會產生大量酸味和發酵味,使后續面包成品呈現谷物本身以及發酵形成的特有風味。
“我本身就喜歡烘焙,魯邦種做出來的面包很好吃,打算培育一下,之后試試做歐包。”
小陸培育的酵母 受訪者供圖
為了保證無菌環境,小陸特意將密封玻璃瓶仔仔細細消毒了。
上班前,她將瓶子擱在路由器上,確保發酵的適宜溫度保持在24℃左右。“現在底部和側面已經有些小氣泡了。”
和養動物寵物相似的是,培育酵母也需要定期查看,要往里面添加面粉和水,觀察面團的狀態、氣味變化。“要有耐心、恒心和愛心,加面粉和水的過程就像是去喂它,讓它順利長大。”
小陸說,她打算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更新自家酵母的“成長情況”。
“之前撿了一只小狗,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養就送人了。現在養酵母省事很多,但同樣需要操心,根據培育情況進行一些調整,有做‘家長’的感覺。”
和小陸一樣,將養酵母視為一種“微生活”儀式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高手支招,養酵母需先做好功課,做食物前要殺菌
某社交平臺上,養酵母話題已有5萬+篇筆記。
不少網友分享了酵母的“養成攻略”。
有人用桂圓干上的菌種,混合糖粉和水,培養天然酵母,取名“漲漲”;有人給酵母罐貼上貼紙,配文“酵母別墅”;還有人因為自養酵母被雜菌污染而發帖“悼念”——享年7個月,陪伴我做了好多饅頭面包,就這樣結束了。
“漲漲”的主人杭州新手媽媽Tiana從2021年9月開始培育魯邦種。“叫這個名字,是希望一切都朝好的方向發展。”
第一天培育時發的朋友圈 受訪者供圖
每周五,她會把“漲漲”從冰箱里拿出來加水和全麥粉,周六使用一部分做面包。“與其說它是我們家的‘寵物’,不如說是發面包的‘苦力’。”
喜歡烘焙的Tiana,用自制的魯邦種酵母,先后給家人做過蜂蜜肉桂卷、菠蘿包、椰香吐司等面包。
“看著它一點點發酵變大,我會突然意識到它是有生命的了,因為我而存在,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了。”博主肖肖發文。
在肖肖看來,這種“可控的陪伴”讓酵母成為年輕人的情感寄托。“它已經出生7天了,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依舊能感受到它進食時的‘興奮’,餓了就‘萎靡不振’。”
不過,盡管養酵母充滿娛樂性,但其科學性同樣值得探討。
擁有十多年烘焙經驗的網友“王子”科普。“健康的酵母液應有酒香和果香,如果發臭或長霉,說明雜菌污染,已經滋生細菌了,這時候不要再養了。”
他提醒,養酵母時需要先做好功課,控制溫度、器皿殺菌等工作缺一不可。“用酵母做食物時需先高溫殺菌,避免腸胃不適。”
(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