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藥沉疴”:一家國資藥企的資本狂飆與合規潰堤
截圖來源于華夏健康網健康領域專欄創作者《健康之聲》
來源|健康之聲
編輯|塔爾·小康A
當昔日國資藥企“優等生”上海醫藥(601607.SH, 2607.HK)頻繁出現在監管處罰名單中,資本市場、公眾與行業均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家曾以并購制勝的醫藥巨頭。2020年成功躋身《財富》世界500強,2022年定增創下A股醫藥行業紀錄,然而風光背后卻潛藏著制度性裂痕和深層治理困局。
資本擴張驅動營收“倍增”,六年翻近一番
在前董事長周軍主政期間,上海醫藥營收從2016年的1,20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320億元,六年增幅達92%。2017年斥資收購康德樂中國,躍升為國內第二大醫藥商業流通商,成功反超華潤醫藥;此后更大手筆拿下K藥、O藥等全球重磅藥品的中國獨家代理權,構建起廣覆蓋、高附加值的進口藥代理網絡。
同時,上藥集團在核醫藥、疫苗、生物藥、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布局密集。2022年,其140億元定增引入云南白藥,成為醫藥行業標志性融資事件之一。然而,高增長背后的“負面清單”也開始不斷拉長。
反壟斷高壓下的“巨額罰單”:一年被罰超6億元
2023年12月和2025年3月,上海醫藥及其子公司因操縱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價格、分割市場,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連續兩次處以合計約6.28億元的反壟斷罰款。
其中,僅信誼聯合一案就涉及1.66億元的罰沒款。該案亦成為2022年新版《反壟斷法》實施以來,首次對達成壟斷協議的自然人追責的案例,象征著行業監管重拳開始下沉到“具體操盤人”層面。
虛開發票、稅務違規頻發,財報真實性遭質疑
2024年1月,信誼聯合因“讓他人為自己虛開增值稅發票”被罰款62.56萬元;而這已非首例。2022年,上藥控股宜興有限公司因虛開發票被處罰8.22萬元。2024年2月,岳陽子公司又因“未按規定申報納稅”再遭稅務處罰。
作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這些行為將直接影響集團合并財報的真實性與利潤水平。
劣藥召回與藥價“跳水”:質量與價格雙重承壓
2024年5月,信誼金朱因利巴韋林注射液檢出異物被罰款140萬元,并緊急召回全國20批產品。更早前,集團另一獨家品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被國家醫保局“點名”,價格從2918元/支驟降至123元,幾近腰斬。
“超級抗生素”突遭砍價的背后,是銷售控價、掛網議價機制與醫保合規的三重博弈。對上海醫藥而言,曾經引以為傲的高價品種正遭遇監管“合理利潤邊界”的挑戰。
“銷售費用年破百億”背后,多名高管相繼落馬
2023年起,上海醫藥接連陷入反腐風暴。副總裁潘德青等多位高管接受審查;2023年11月,董事長周軍辭職當天,即被上海市紀委監委宣布“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調查。
據公開財報披露,自2019年至今,上海醫藥銷售費用連續五年超過百億元。是否存在利用“學術推廣”“市場服務”名義進行利益輸送,已成為輿論與監管重點關注的問題。
“資本老將”落馬,警示醫藥行業治理失衡
周軍作為“上實系”老將,主導了上海醫藥多起戰略收購,并以定增創下行業紀錄。他曾高調宣稱:“滄海橫流的大時代開始了?!钡缃裨卺t藥反腐與反壟斷風暴中,其本人也成為紀檢調查對象。
值得關注的是,周軍被查或與旗下金融平臺“上實租賃”及其控股子公司上實發展“融資性貿易”案件有關。該案曾被稱為“2021年A股最大騙局”之一。
從光環到警示,國資藥企的制度考問
上海醫藥的系列案件折射出中國醫藥行業從“資本繁榮”走向“合規約束”的必然轉型。在集中采購、醫??刭M和反腐高壓并舉的背景下,依賴高毛利、高銷售費用驅動增長的商業模式亟需調整。
一位行業分析師直言:“藥企的未來將不再靠講故事,而是看誰能穿越監管紅線,活在陽光下?!?/p>
URL:http://www.kangcn.com/
微信編輯 | 華夏健康生產隊的驢(開電車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