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今天,臺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時,民眾黨前主席、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庭上陳述引發了極大爭議。柯文哲不僅對檢察官的審訊行為提出強烈指控,還要求法院公開審訊全程錄音錄像,讓社會大眾看看檢察官是如何“對付”他這一位公職人員。這一要求并非空穴來風,柯文哲在開庭時指出,檢察官林俊言在訊問時試圖通過心理戰迫使他認罪,甚至以“若不認罪,就會公開不雅視頻”威脅他,結果差點被欺騙。這一事件引發了民眾黨及社會各界的憤怒與質疑,究竟臺灣司法是否已然淪為執政黨打壓異己的工具?
早在今年3月20日的庭審中,柯文哲便曾提到,檢察官曾揚言搜出不雅影片,若他不坦承犯罪,就會將這些內容公開。而柯文哲本人卻表示,妻子家教嚴謹,自己絕不會涉及這類丑聞,這一威脅顯然是檢察官在試圖通過心理戰來打壓他。在今天的庭審中,柯文哲進一步要求法院公開完整的審訊光盤,以便外界了解當時檢察官的威脅手段。
臺北地檢署對柯文哲的指控進行了強烈否認,稱其所述內容為不實指控。檢察方更提出申請,希望法院能夠勘驗柯文哲的審訊光盤及扣案的移動硬盤,并在法庭上公開相關內容。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澄清柯文哲的指控,證明檢方的審訊行為是合法且公正的。然而,柯文哲及民眾黨堅稱,檢察官的行為不僅不正當,甚至涉嫌有組織的政治迫害。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在庭審后表示,柯文哲一案中的許多指控確實讓人感到沉重與憤怒。黃國昌指出,案件中的重要證人,包括前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和前臺北市都委會執行秘書邵琇珮,都在庭審中表明,檢察官對他們的訊問內容缺乏一致性,并且很多內容并沒有出現在正式的筆錄中。更令人震驚的是,檢察官在審訊過程中明顯試圖通過恐嚇和脅迫,迫使證人“指證”柯文哲。黃國昌更是憤怒地質問,臺灣的檢察官是否已經變成了“黑幫”?
他進一步指出,檢察官在審問時公然使用威脅手段,明確表示如果受訊人不認罪就會面臨更嚴重的后果。這種做法嚴重背離了司法公正的基本原則。如果檢察官為了達成目的而濫用職權,那臺灣的司法又何談公正?黃國昌要求檢察總長出來為司法公正做出澄清,解釋臺灣的檢察官究竟是為了捍衛法律真相,還是為了執行政治任務?
柯文哲案暴露出來的,是臺灣司法體制中潛藏的深刻問題。司法應當是超脫政治、以公正為基石的,但如今的司法環境卻讓人產生疑慮。檢察官是否被政治干預,是否在為某些勢力服務,而非獨立執法?民眾黨所提出的質疑并非無的放矢,畢竟,臺灣的政治生態中,執政黨對司法的影響力日益加大,司法案件的審理常常成為黨派斗爭的犧牲品。
柯文哲一案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檢察官威脅受訊人的行為,更讓我們看到檢察系統在處理政治案件時可能存在的公正性問題。如果司法不再獨立,而是變成了政府打擊政治對手的工具,那么整個社會的法治環境就會遭遇無法挽回的損害。
這一案件的核心問題并非僅僅是柯文哲是否受到了威脅,或檢察官是否有過不當行為,而是在于司法是否依然能夠保證公正與獨立。我們無法忽視一個問題:臺灣的司法體制,是否已經成為了某些政治勢力操控的棋子?當檢察機關充當起了政治斗爭的工具,它又如何為民眾帶來真正的正義?如果這種現象繼續蔓延,臺灣社會將如何繼續信任司法?在未來,政治力量會如何通過司法手段鏟除異見?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對法治、民主和公正的信任。
柯文哲在庭審中的要求,即公開審訊光盤,并讓社會大眾評判其正當性,不僅是他個人的抗議,更是民眾黨對于臺灣司法現狀的不滿和抗議。社會的信任建立在透明、公正的司法體系之上,而如果檢察官和法院變成了政黨斗爭的工具,那么社會將陷入無盡的疑慮與混亂。
今天,柯文哲的案件不僅僅是個人的司法斗爭,更是臺灣司法是否能繼續保持公正獨立的試金石。民眾黨及社會各界的反應,正是對這一現象的警覺與抗議。臺灣的司法是否已經淪為政治斗爭的附庸?這一問題,將直接影響臺灣社會的未來。我們期待臺灣司法系統能夠自我糾錯,重新回歸公正與獨立,讓每一個公民都能在法律面前獲得真正的公平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