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吹智能上天,一邊對安全閉嘴,這是車企該拿的劇本嗎?
號稱“史上最嚴”的電池安全新國標發布,按理說是給消費者的定心丸,結果呢?
大部分車企選擇了噤聲,提都不敢提。
尤其是這救命的標準,居然給了15個月的緩沖期,也算是給足了情面!
但就在有人為此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吉利第一個站了出來,響應這一標準。
吉利一把扯下這塊“你懂我懂大家懂”的行業遮羞布,按在地上瘋狂摩擦:
“不好意思,這標準我們去年就達到了,很多地方還超標了?!?/strong>
“哦對了,那個賊難的底部碰撞測試,就是我們提議加進去的?!?/strong>
憑啥是吉利?為啥就他們敢在電池安全上不停地“加碼”?
答案很簡單:人家是真刀真槍練出來的,而且是按“地獄模式”練的。
新國標要求熱擴散測試達到“不起火不爆炸”,這在吉利內部早已是基操。
別人拿個電池穿刺當寶貝宣傳,在吉利CEO淦家閱眼里這不過是入門級。
吉利搞得搞全場景極限測試,100多項,比國標多出一大截,還得滿足全球近90個國家的要求。
什么海水泡、高空摔、加時火燒……怎么變態怎么來。
那個他們主導的底部碰撞測試,更是直擊電動車最怕的軟肋。
這不是瞎搞,是技術和投入堆出來的。
從材料到結構,再到上萬次AI模擬碰撞,一套流程下來,才敢說“安全”。
所以,為啥提安全的總是吉利?
因為“安全第一”刻在他們DNA里了。
李書福說過,安全是第一優先級,不妥協。
前不久,淦家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十幾分鐘內提了30次“安全”,直言“沒安全托底的智能就是空中樓閣”。
當別家還在把安全當口號喊時,吉利已經把它做成了肌肉記憶。
說白了,安全這事,吹牛沒用,得靠實干和偏執。
吉利這次當“出頭鳥”,挺好。
希望其他還在寄希望于“緩沖”的企業趕緊醒醒,別讓消費者的命,真成了你們清庫存的代價。
畢竟,安全才是讓你能看到明天的最后一道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