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與生態修復,4月17日至18日,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茍泰強一行到銅仁市江口縣、萬山區、印江縣、石阡縣,調研“雙碳”、水源地、林業碳匯、汞礦遺址、古樹名木、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召開座談會。
聚焦“雙碳”實踐
推動司法與生態協同
在江口縣,調研組實地考察雙碳保護基地,詳細了解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生態修復與司法保障銜接情況。茍泰強指出,要深化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建設,探索司法裁判支持碳匯交易、生態補償等創新機制,為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法治支撐。
守護工業遺產
共謀生態治理新篇
調研組深入萬山汞礦遺址,實地考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進展,并召開萬山汞礦遺址保護工作專題座談會。會上,茍泰強聽取了遺址生態修復、工業遺產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情況匯報,圍繞環境治理法治化路徑、生態修復資金保障、多部門協同機制等議題展開研討。他強調,要立足司法職能,強化歷史遺留環境問題訴源治理,推動“生態修復+文化傳承+產業轉型”深度融合,實現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
賡續文脈助振興
司法護航“綠色鄉愁”
在印江縣紫薇鎮,調研組對千年“紫薇王”司法保護及“古樹+文旅”融合模式給予肯定,設立司法保護令加大對該“稀、奇、神、靈”于一體的紫薇王的保護力度。在木黃鎮鳳儀村、金廠村,指出要打造環梵凈山古樹群司法保護基地,以司法力量守護鄉村生態文化根脈。
聯動共治
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
在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茍泰強提出,要持續深化生態環境司法專業化建設,通過典型案例示范、跨部門聯動等方式,切實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治實效。
此次調研緊扣生態環境保護與司法實踐深度融合主題,為銅仁統籌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銅仁法院將緊扣調研建議,圍繞“雙碳”司法實踐、歷史遺留環境問題治理、古樹名木保護及生物多樣性司法協作等領域,通過完善“司法+行政”聯動機制、強化典型案例示范引領、推動生態修復項目落地等行動,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司法實踐,司法護航綠色銅仁高質量發展。
供稿:謝夢景
監制:田海 |審核:崔嵬 |編輯:楊赟
推薦點擊
點擊進入人民法院在線服務貴州小程序,足不出戶即可網上立案、手機閱卷、申請調解等哦~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直接下載部分案件民事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電子版哦~
點擊關注銅仁法院公眾號,為您推薦更多銅法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