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16.47萬畝水稻進入分蘗至拔節期,也正是稻縱卷葉螟、二化螟防控的關鍵階段。連日來,沿河縣農業農村局創新采用無人機投放赤眼蜂蜂球技術,將現代科技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助力水稻綠色增產。
赤眼蜂卵。
近日,在官舟鎮泥馬社區的連片稻田里,技術人員將裝有赤眼蜂卵的蜂球裝入無人機載箱,無人機按照預設路線低空飛行,精準均勻地把蜂球撒入田間。這種“精準投送”方式讓赤眼蜂分布更均勻,較傳統方式防控效果提升30%以上。
赤眼蜂是水稻螟蟲的天敵,其幼蟲可寄生害蟲卵塊,從源頭遏制蟲害擴散。此次投放的每個蜂球附著約3000粒赤眼蜂卵,經1至2天孵化后,會自動搜尋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卵塊并寄生,有效降低田間螟蟲基數,保障水稻莖稈健壯、抽穗飽滿。這種“以蟲治蟲”的生物技術,因綠色環保、效果顯著,贏得農戶廣泛認可。
“社區地勢平坦、稻田集中,縣里統一投放赤眼蜂搞生物防治,給大家省了不少事,鄉親們都挺滿意。我們會好好宣傳這項新技術,助力農業綠色健康發展。”泥馬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張永萬說。
種植戶張軍明更是算起了“實惠賬”,“以前全靠打農藥,又費錢又費力,還怕有殘留。現在投放赤眼蜂專盯害蟲卵,太管用了,今年肯定能豐收!”
工作人員在操作無人機投放赤眼蜂卵。
同樣在官舟鎮曾家溝村,伴隨著陣陣轟隆聲,一架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縱下騰空而起,沿著廣袤的稻田勻速飛行,將一個個裝滿赤眼蜂卵的蜂球均勻投放到稻田,現場科技范十足。
據悉,此次赤眼蜂球投放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由社會化服務組織統一實施,計劃覆蓋1.1萬余畝次稻田。當前,專業防治隊伍正加快作業進度,確保赤眼蜂在害蟲孵化高峰期前“全員上崗”。
無人機在稻田里投放赤眼蜂卵。
為進一步降低農戶防控成本、提升防控效果,沿河縣還組建專業隊伍,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綜合策略,結合蟲情監測動態調整方案,推動水稻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全縣糧食豐收和農業生態安全筑牢根基。(圖/文 張洪權、陳晶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