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白宮的一場非正式會議上,特朗普情緒失控,大罵美媒“無恥”、“荒唐”,甚至爆出了粗口。據白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大發雷霆跟此前媒體曝光的“對華作戰計劃”有關。
3月21日,《紐約時報》爆出一個猛料:馬斯克將會聽取“對華作戰計劃絕密報告”。此文一出,全球媒體嘩然!
不過當時美國正忙于發動關稅戰,時隔一個月,特朗普身心疲憊,關稅戰受挫,美國國內矛盾激化,甚至連特朗普的團隊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對華作戰計劃”鬧得沸沸揚揚,絕對不是空穴來風,關于這場絕密簡報會,參會人員名單、時間和地點都很詳細,特朗普的暴怒,可以理解為信息的泄露,尤其是馬斯克出現在名單中,這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
據說特朗普不但罵了媒體,還對馬斯克口吐芬芳:“埃隆他為什么會出現在那里?”至于這個作戰計劃是否真有其事,我們在后面會做分析,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因為此事,五角大樓兩名高管已經被停職。
特朗普真的是跟馬斯克翻臉了嗎?從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表現來看,不存在的。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多次在媒體面前談到馬斯克,都在強調現在不需要馬斯克做任何事情,然后前幾天馬斯克還帶著女兒坐上了特朗普的專機,顯然兩人的關系沒有受到影響。畢竟,為了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特斯拉市值可是縮水了1300億美元,如果寒了馬斯克的心,以后就沒人給特朗普賣命了。
這份戰爭計劃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我們來分析一下最近兩個月特朗普的種種表現。首先,特朗普在開啟關稅戰之前曾對外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不會跟中國開啟戰端;
其次,在特朗普的執政理念中,他是高度排斥戰爭的,特別是在二進宮后,美國開始全球戰略收縮,把重心放在金融跟“工業回流”上面;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重要信息泄露,足以說明一個事實,五角大樓內部已經出現了分裂。
事實上,是誰泄密并不重要,關鍵的是泄密事件跟馬斯克牽扯到一塊,這本就不尋常,因為馬斯克在中國有很重的資產,特朗普又不想跟中國開戰,白宮明顯是在唱一出苦肉計。
為何會讓馬斯克來背負這個罵名呢?其實在馬斯克入主“政府效率部”的時候,他就多了一層“孤臣”的身份,在優化部門這個環節,馬斯克得罪的人還少嗎!
表面上看,馬斯克背了罵名,特斯拉也虧大了,但他得到了特朗普的信任,他的新能源電池項目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可以確定的是,將來在美國的稀土資源項目中,馬斯克分到的那杯羹,分量不會少。
上任后,特朗普在關稅及軍事等領域,都給人一種特不靠譜的印象,朝令夕改,反復無常,這其實折射了美國現在的政治生態的矛盾:務實派不希望因為經濟脫鉤付出太大的代價,而鷹派需要繼續強化軍事威懾,維持他們的統治地位。
所以,對于媒體關于“對華作戰計劃”的質問,特朗普會說:“美國有能力打贏任何一場戰爭,但我們不想和中國打”,這種矛盾的心理,是因為美國資本的需要造成的。
這種矛盾的心理,存在于美國上上下下,4月1日,美軍一把手,新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翰·凱恩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中凱恩直言:因為軍工產能面臨困境,美軍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跟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
毫無疑問,在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后,美國在全球的主要對手就剩下中國了,而且隨著中國在經濟、軍事領域的持續發展,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這是客觀存在的。
以美國一貫以來的戰略,除了經濟制裁,在軍事上會拉攏盟友對中國進行圍追堵截,但很遺憾的是,現在美國不但在經濟領域無法壓制中國,在軍事上,中國最近兩年在頂尖戰力方面推出的新產品已經打破了美軍的第一島鏈的封鎖。
考慮到現在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25倍,從規模上來講,美國海軍的噸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電子戰、遠程擊打及靈活應變等能力,美國現在也無法震懾中國。
所以說,這份“對華作戰計劃”,無非就是通過調整軍事部署,比如在歐洲的收縮戰略,以及科技領域的持續施壓來保持對中國的優勢;另一方面,他還要避免國內的鷹派起勢,因為在這個時候中美爆發戰爭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