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00后入殮師火了。
別的博主評論區互動留言都是“給我吃一口”“借你的手化個妝”,花式夸贊手藝。
到了她這邊,變成了:
“湯姐,你能幫我把老板火化了嗎?找你入殮,能打折嗎?”
談入殮而色變,現如今卻好像變得“普通”了起來。
01
很多人對這一職業的初步印象,來自日本電影《入殮師》。
影片整體充斥著肅穆但溫暖的氛圍。
通過一個個“告別”的故事,讓我們走進了入殮師這一與“人生最后階段”緊密相連的職業。
主人公也經歷了不敢跟人提及自己的工作。
到最后的與自己和解,與家人和解的過程。
這其實與湯湯本人的經歷有點重合。
因為無法做到時時刻刻積極向上笑臉迎人,大學時湯湯就選擇了這個“冷門”專業。
不敢說真話,親戚們問起,都是用“學美術、學設計、學銷售”等來搪塞。
而這也不完全是謊言。
細細想來,她也確實在學習十八般武藝,只不過用途不常規。
她學習書法是為了寫挽聯,學習風景速寫是為了畫墓地演示圖、設計墓碑,以及銷售是殯葬服務營銷。
甚至,他們還會比一般學生更加注重體能鍛煉。
畢竟日后為主人家抬棺、捧骨灰盒時,萬一給別人抬掉了,都是要命的事情。
畢業后為了不浪費大學所學,她選擇入職殯葬公司。
在這里,她也確實把專業知識應用到了實際中。
殯葬是一個需要“身兼多職”“樣樣都會”的行業,化妝、主持、插花,甚至是擺席時缺人手,你也得幫忙。
比起半路出家從0開始沒有過系統學習過的同事們,她顯然更得心應手一些。
在學校里學的知識就都沒有浪費。
工作后也能很快就接受自己的角色,投入其中。
入殮師這個職業,對她而言跟大家一樣,不過是“普通的工作”“普通的謀生手段”。
也同樣,普通地會患上職業病。
比如逛街看到漂亮的花,想到的是能不能用在葬禮上,看到化妝品會想著給逝者用行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她也跟《入殮師》里的主人公一樣。
在工作中會看到人生百態,也會在幫助逝者收斂遺容后,獲得其家人的感激。
只不過每每她都會下意識地躲開。
有很多網友因為她的短視頻分享,開始對入殮師這份職業感興趣。
但她說這份職業,如果共情能力太強,其實反而并不適合。
也能夠理解,過多的情緒,不僅可能影響到工作專業性,更可能會讓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的人,受到創傷。
沒有同理心不行,太有同理心更不行。
最好的狀態是將它當成三百六十行其中一行,不妖魔化,也不神化。
通過短視頻,與更多人分享相關知識,何嘗不是另一種與“職業”的和解?
當湯湯用調侃的方式與粉絲進行“死亡”話題互動時,這種“和解”又在普通人中蔓延了開來。
選擇平常心看待,而非一味地避諱死亡。
當你真正的走進“殯葬”,了解它,反而沒那么可怕。
02
湯湯不是唯一從事殯葬業的00后。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身影,開始出現在這個行業中。
有人因為經歷親人離別,看到“不專業”的殯葬團隊將葬禮搞得烏煙瘴氣,而選擇從事這個職業。
有人因為送別敬愛的老師時,發現愛美的她,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臉上的淤青竟未被遮住,從而萌發進入這個行業的念頭。
有人因為正好招聘,正好他沒有工作,機緣巧合16歲就進入這個行業。
也有人,是家里從事的就是這個行業,算繼承家業。
無一例外的,他們或多或少都從前輩那聽聞過不成文的行業潛規則:
“不主動說自己的職業;不跟別人握手;不參加婚禮;不抱剛出生的嬰兒……”
法醫、入殮師、殯葬相關從業者……這些與“死亡”打交道的人,一直以來都“不受歡迎”。
人們忌諱“死亡”,也本能的想要避諱一切與死亡相關聯的事物。
也導致,這一行一直以來都似蒙著一層神秘色彩,充斥著各種傳聞。
諸如殯葬管理專業100%就業。
殯葬管理高薪,值夜班就能拿1600元。
搬運遺體,能拿到1800元,僅限男性等。
實際上這其中真真假假,很多都是虛假消息。
真正的殯葬業,也跟其他行業一樣,薪資會有浮動,會跟地域掛鉤,一些小城市根本沒那么高。
也跟其他行業一樣,想要往上,需要學習很多相關知識精進業務能力。
實際上,對于從業者而言,這不過是一份工作,跟廚師、司機、白領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比起其他人,更容易接觸到人生百態,更能看到世態炎涼。
打交道的也不僅僅是逝者,也會需要面對家屬的情緒萬端和各種要求。
電影里,將殯葬從業者比喻成“種星星的人”。
入殮師出現在離別的那一刻,撫慰的其實還是生者心。
種星星的人,普通、平凡,但全身都在散發星光。
03
好在現如今,大家對于“生死”已經有了不同看法。
年輕一代的觀念悄然發生著變化。
人們不再一度的避諱死亡,不再絕對的避諱身后事。
輕松的訴說著“墓志銘”要寫上什么詞;
認真的探討著“死了么”APP應該具備的功能,研究“第二碑半價”的可行性;
詳細的羅列出葬禮上要放的歌單……
在他們身上,你會發現“死亡好像變輕了”。
從事相關行沒有什么大不了。
對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只有單純的好奇,沒了避諱看法。
提起“生命最后時刻”的到來,更是平靜無波不太把之當回事兒。
而當沉重變得輕盈,將之當成必會到達的終點來看待。
只不過千人千條路,過程各有千秋,殊途同歸罷了。
就會認識到,活在當下才是最有意義的命題。
好好生活,少留遺憾,也就足夠了。
(作者:不二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